摘要:55岁的孔祥东说,他正在经历人生中“最好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祥东把他的人生比作一场音乐会。

上半场,他的人生剧本顺风顺水:少年成名,17岁就在第八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奖,20岁赴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留学,演出足迹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早早赢得鲜花、掌声和财富。

然而2008年,他的人生急转直下,在此后长达八年时间里,饱受抑郁症困扰。疲惫和焦虑让他无力抵抗,身材日渐臃肿,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他整整三个月未曾踏出房门一步,连换21个手机号,与朋友斩断所有联系,除了家人的照顾,只有音乐彻夜陪伴。如今回头看,那八年时间,被孔祥东视作一场漫长的幕间休息。

直到过完50岁生日的某一天,孔祥东穿上跑鞋出门慢跑,迈出改变的第一步。他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五年后重返舞台。

孔祥东没有食言。今年10月,他与指挥家张亮执棒的上海爱乐乐团演绎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拉三”被称为“世界上最难钢琴协奏曲”,全长50分钟,乐谱近80页,对钢琴家的技巧和体力都是巨大的挑战。音乐会现场,他背谱演完这部作品,许多观众感叹:孔祥东回来了!

“拉三”演完,孔祥东又对自己发起新的挑战,他将在明年1月26日再度携手张亮执棒的上海爱乐乐团,在上海交响音乐厅连演两部重磅作品: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这场音乐会在12月18日开票当天就宣告售罄。

孔祥东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1月26日的音乐会,开票当天就售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26日的音乐会,开票当天就售罄了

跌落

一身黑衣的孔祥东出现在媒体的镜头前。他说,上一次开新闻发布会,还是2008年,转眼15年过去了。

记者眼前的他开朗健谈,脸上有笑容,眼里有光。但正是这样一个人,曾因抑郁症跌落人生的黑洞。

母亲林幼陵不理解,在儿子功成名就之时,为何抑郁症偏偏找上他?

独自一人将孔祥东培养成钢琴家,林幼陵面临过许多困境:借钱给儿子买二手钢琴的拮据,为负担儿子留学费用只身赴日本做服装设计的艰辛。但这一切,都比不上眼见儿子日渐消沉的痛苦。

被抑郁症困扰的日子里,孔祥东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哪也不去,谁也不见。2004年创立的孔祥东音乐艺术中心曾有雄心勃勃的蓝图,最终一家一家关闭。

年轻时的孔祥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时的孔祥东

孔祥东也曾试图明白,自己为何会患上抑郁症。

也许是因为,之前跑得太快了。“当事业进入瓶颈期,对未来充满恐惧,开始害怕,胡思乱想。”

也许是因为,自己外表强大,但内心缺乏自信。“对自己有更多要求的时候,就会自责、纠结、拧巴。”

最痛苦的时候,孔祥东曾有轻生的念头。他在一场暴风雨来袭时站上阳台的围墙,让上天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果十分钟内,暴风雨没有带走我,那就必须要给一个自己新的开始。

1988年,孔祥东获美国吉纳·巴考尔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孔祥东获美国吉纳·巴考尔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

漫长的封闭和折磨之后,有一天,裂隙中透进一线光亮。

林幼陵终于等来儿子走出房门,到饭桌上跟自己一起吃饭,她说那种喜悦是无法形容的。

从走出房门,到走出家门,是又一次跨越。过完50岁生日的第五天,孔祥东穿上一双红色的跑鞋出门了。

整整三年,他每天早上7点半出门,约上几位朋友,沿着淮海中路到徐家汇公园慢跑。吴兴路上的一家咖啡馆是终点,他们抵达后会拍一张合影打卡。三年晨跑重塑了孔祥东的身体,他从220多斤到150多斤,减掉70多斤。

孔祥东在上海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祥东在上海街头

重塑肢体的同时,他也重塑着自己的双手。

在今年10月,登台演绎“拉三”前,有三个月时间,孔祥东平均每天练琴6至8小时,最多的时候一天练11个小时。他在跑步机上也在看谱,一边游泳一边背谱,为了训练自己在肢体干扰下的专注度和精确度。

他把自己练习“拉三”的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并与网友分享,获得超过400万播放量。如今,他又开始分享“柴一”和“拉二”的练习过程。

孔祥东的练琴日常让许多网友觉得“踏实”“治愈”,而网友的反馈也给了他许多鼓励,让他自我重建的过程不再孤独。

归来

“柴一”和“拉二”,都可跻身最受欢迎的钢琴协奏曲行列,不断被全世界的交响乐团和钢琴家演绎着。

然而,在一场音乐会中同时演绎这两部钢琴协奏曲,却不多见。有乐迷考证,上一次这样的组合是1957年,钢琴家殷承宗在美琪大戏院的音乐会。

孔祥东与钢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祥东与钢琴

孔祥东15岁跟恩师范大雷学的第一首钢琴协奏曲,就是“柴一”。

“我当时很激动,一个礼拜就把谱子背下来了,后来拿了全国钢琴比赛第一名。17岁我带着它去莫斯科,第一次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就是弹这部作品。”

他对“拉二”也情有独钟,至今记得第一次听这首曲子的场景:

“那是1982年,范老师有一天带我去一个朋友家,是9月的一个下午,在安福路的一条弄堂里,太阳斜照着穿过窗户照在木板地上,黑胶唱片滋啦滋啦地在那儿转。我听了整整36分钟,泪水情不自禁地留下来。我当时就立志,一定要弹奏这部作品。”

这是范大雷最喜欢的一首钢琴协奏曲。1993年,得知老师病重,孔祥东推掉国外繁忙的演出合同回国,为恩师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巴金先生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场音乐会,也为这段师生情动容。

孔祥东在练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祥东在练琴

音乐会后12小时,范大雷就离世了。弥留之际,孔祥东守候在他的病床前,循环播放“拉二”第二乐章。“一个多小时后,他的手松开了。所以这首曲子对我来说,是青春的记忆,也是生命的记忆。”

在55岁的年纪,孔祥东把自己重新变回一个钢琴的学徒,像对待崭新的作品一样,从头学习“柴一”和“拉二”。他的乐谱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他耐心地给每一个音符标上指法,不断揣摩,不断修改,用橡皮擦了又写,以至于谱架前的地板上,全是掉落的橡皮碎屑。写着写着,这些音符好像就刻到心里了。

钢琴有88个黑白键,在孔祥东看来,黑键如生命中的困顿和悲苦,而白键象征着希望与憧憬。他说:“音乐的内核是爱,弹钢琴不是为了展示才华,而是感动生命。”

台上的孔祥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上的孔祥东

自在

孔祥东说,他正在经历人生中“最好的时候”。

“年轻的时候,总在为比赛、为演出奔忙,好像一直在冲刺,慢不下来。也会有很多焦虑和不安全感,担心明天没有音乐会,下个月没有交房租的钱。可是现在,我已经没有什么担忧的了,每天有琴可以练,有母亲的饭菜可以吃,这是我一生中最开心、最专注、最自在的时候。”

他把练琴的过程录制成视频,不时与乐迷分享。之前只在视频号上,现在慢慢拓展到微博、小红书和抖音。“柴一”和“拉二”刚发了两个视频,点击已超过100万。“我很感激,通过互联网,可以把我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分享给大家。”

孔祥东给乐谱标注指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祥东给乐谱标注指法

身边的人都觉得,孔祥东变得更温和,也更自在了。他开始频繁去医院、学校、社区,他不在乎舞台的大小,只迷恋人们听见音乐时眼里闪现的光芒,对他来说,这是最好的救赎。“那八年艰难的时光,我已经翻山越岭跨过,可以勇敢地站出来,直面这段经历。希望我的存在能给更多人带去温暖,帮助他们走出阴霾。”

在演绎经典作品之余,他也对即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热情。在被抑郁症困扰时,许多亲朋好友来看他,他不想说话聊天,就弹琴给对方听,一开始弹贝多芬、肖邦的经典作品,后来开始即兴创作。

生活中的孔祥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中的孔祥东

过去几年,孔祥东曾为数百个人创作过“音乐肖像”。无论是相识已久的朋友,还是陌生人,只要给他四个音符,他就能在钢琴上演变出一首完整的乐曲。“我喜欢玩,喜欢创造,喜欢脑洞大开,喜欢随心而动。我相信,音乐可以无处不在,可以温暖更多的人。”

明年,除了1月26日的音乐会,孔祥东还在策划一场即兴音乐会,演绎他的原创音乐专辑《海之声命》中的12首作品,这些作品,灵感来自全世界12个海域的声音,现场演奏与影像视听融合,给观众带来音乐与自然的双重疗愈。

如今回头看,八年抑郁,孔祥东并不觉得是浪费。“我想,如果没有这几年的沉淀,我没有时间向内看得那么深。抑郁症就像是一枚放大镜,第一次让我看见自己生命中的很多细节,去总结和反省,找到自己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