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肖小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我与工行已经一起度过了四十个春秋。在1984年工行成立之初,我就从人民银行分配到工行,至今已有四十个年头,我亲身见证了工行由专业性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再发展为上市银行的全过程。同时,我也经历了从江西省分行工作到总行票据营业部工作,从一般员工成长为业务骨干,并走向部门管理岗位。

在我四十年的银行生涯中,有三十年是与票据业务紧密联系, 对票据的研究机遇来自于时代需要,对票据的热爱来自于环境提供。 纵观40余年的职业经历,思考来源于学习,收获来源于执着。

与票据结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7年,我有幸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学生,毕业后进入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工作,主要从事综合计划类工作。由于当时我国实施的是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即人民银行汇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功能于一身,是当时全国唯一的银行,我从事的工作也既涵盖了央行的金融管理职能,又涉及商业银行储蓄信贷相关工作,这为此后进入工行从事专业的银行业务奠定了基础。1979年,我国金融业开始全面改革开放,恢复了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从财政部独立出来,中国银行从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工商银行直到1984年才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是四大国有银行中成立最晚的,但规模却是最大的,被称为“宇宙行”,主要原因是其承接了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等商业银行业务。

随着工商银行的成立,我也随之从人民银行进入工商银行,先后从事综合计划、资金运营、资产负债、金融研究、票据业务等商业银行工作。 商业汇票 业务(以下简称“票据”)是上述业务中的一个分支,通过银行承兑票据解决企业间的商品赊销、信用挂账、货款拖欠等问题, 也正是从那时起我 与票据业务结缘。此后,我先后升任省分行处长、行领导,一直分管票据业务,也着手推动了银行票据业务的专业化经营与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90年代,票据业务还是一个新业务,缺乏成文成章的操作流程、管理规定以及对此业务的清晣定位和认识,基本上各行其是。 1996年我任省分行处长,便与总行相关部门主任、处长沟通,达成共识,由我负责牵头组织全国工商银行综合计划条线一批有专业素养的处长,主持编写《现代银行商业汇票经营管理》一书。 这是国内较早正式出版的既有应用理论又有实务操作与管理的票据书,书的出版得到当时工商银行刘延焕行长、谢渡扬副行长、计划部张美林主任及江西分行行长等的大力支持。 此书出版对银行业开展票据业务提供了难得的教材。

2004年我调至总行票据营业部任副总经理,专司票据工作,从而加深了我与票据业务的缘分,也对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

见证票据市场风云骤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年工商银行成立了我国首家票据专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此后多家商业银行纷纷成立票据专业机构或专门的票据业务部门,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进入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阶段。票据功能也从最初支付结算、解决企业“三角债”问题的工具,逐步发展为企业贴现融资和银行同业融资的手段。

2002年我作为省工行行领导,分管资金、票据业务,对于发挥票据业务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解决企业与银行在信贷规模、资金、利率等方面的矛盾有了更深的体会,经常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行调研推动、协调省市分行之间票据发展的问题,感到这个产品的功能作用潜力很大。2004年总行调我任票据营业部副总经理,专司票据工作,通过分管过综合、信息、科技、风险、内控等部门与条线,使我进一步增强了票据业务管理的专业性、层次性、整体性、前瞻性,我始终秉承风险与发展并行及稳健发展的理念,直到2015年退休未发生重大风险。

然而,市场风向标在此后开始急转直下。 2016年是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转折之年,这一年票据市场大案频发,以牵涉机构多、金额巨大、道德风险突出为主要特点,一时间震惊国内。 票据市场经过十多年的野蛮生长,利润追逐与职业底线在部分从业人员心中常常处于失衡的状态,激情狂奔的市场参与者在逐利的同时,在风险防控方面与监管要求背道而驰、渐行渐远,最终在2016年前后出现大范围的风险事件,涉案票面金额超过百亿元,频繁爆雷的后果就是票据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监管加码,票据业务量也随之大幅下行,票据贴现、转贴现规模从高点下降了三分之二。

可以说,我见证和参与了票据市场的“起高楼”,也很无奈和痛心地看到“楼塌了”。

票据情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受邀出席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大会

2015年退休后,我仍钟情于票据,持续关注和推动票据市场研究。

我较早地意识到需要建设全国统一的票据业务平台,在工行票据营业部工作的十余年间,我亲身经历了票据市场十余年的自然和无序发展,也愈发觉得建立全国统一票据业务平台的必要性,在2015年4月11日就公开发表文章探讨建立票据市场信息领域的全国统一平台,此后分别就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概念、功能、实时路径、建设方案以及选在上海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公开发表,获得了业界以及管理机构的关注。

2016年3月,央行表示正在抓紧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成立并特别邀请我出席。票交所的成立是中国票据发展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推动票据全面电子化,从介质上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票据由纸票时代进入电票时代,显著提高了票据流转效率,结束了纸质伪假票乱象和相关操作风险。票交所推出一系列业务规则和机制,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和票款兑付的标准化机制,传统票据风险防控得到明显改善。由 我牵头组织的建设上海票据中心、建设上海国际票据中心的课题也分别被上海市分管市长批示。

此外,在我牵头和推动下,国内首家票据研究院于2016年组建;2017年,在我倡导和推动下与江西财经大学合作建设了全国首个金融专硕票据方向,目前已合作培养5批、共42名票据方向研究生。同时,我在大学开设票据理论与实务课程,为江西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讲授票据专业课程近十年,致力于票据领域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为票据市场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我还组织搭建票据交流研讨平台,于2018年成立“中国票据论坛”,于2020年在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挂牌成立中国商票研究中心,共同联合学界、业界的力量与智慧,建立广泛的合作交流机制,服务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作者在江西省金融学会票据实务交流会上作主题发言

回顾我的票据情结,对票据的研究机遇来自于时代需要,对票据的热爱来自于环境提供。 在票据起步阶段,市场缺乏实操性的指引,更缺乏理论性指导,而我接触票据业务较早,且在国有大行工作,一马当先开展银行票据业务的操作与经营管理研究,从而也使我对票据业务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在票据加速阶段,票据市场业务增长迅速,但我也隐约感 觉到当时的繁荣已超出了经济本源,刚好我又在总行的平台专司票据业务,于是便组织业内人士开展更为宏观的本源性、机制性、前瞻性研究,旨在推动票据业务回归本源、促进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在票据转型阶段,票据市场已回归本源,但缺乏研究机构,而我已退休,有时间也相对更为方便,于是就组织一批专业化、高素质、有情怀、愿奉献的票据人士组建了国内首个票据研究院,通过理论研究引领推动票据市场发展。

正所谓“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首仗“剑”行走票据江湖三十余载的经历,我始终把“研究”这把“宝剑”作为最值得信赖的傍身之物。多年来我执着甚至有些执迷于票据行业的研究工作,虽有栉风沐雨,虽有坎坷荆棘,但每当看到研究成果从理论到决策、到方法、再到实践落地,从而引领票据市场创新、规范和持续发展时,大脑“多巴胺”总是不自觉的加速分泌,满满的愉悦感和收获感成为促使我持续研究新问题的不竭动力。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