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将堂兄宇文护骗入宫中,趁其不备用玉笏重击其头部,胞弟宇文直又趁势补刀,最终将宇文护砍杀当场。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北周的第三位皇帝,也是颇有作为的一代雄主。若不是他英年早逝,年仅36岁就撒手人寰,把北周江山交到了不成器的儿子宇文赟的手上,估计也就没有杨坚建立隋朝这回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历史不容假设,只能说宇文邕命运不济,杨坚的运气又超级地好,才有了代周建隋这一扭转历史进程的转折点。
不过,严格说起来,宇文邕能够成为北周的皇帝,很大程度也带有侥幸得之的意味。
宇文邕是西魏权臣宇文泰的第四子,上面三个哥哥中,除了二哥宇文震英年早逝之外,大哥宇文毓和三哥宇文觉都是死于非命。而且,还是死在了他们的堂哥,西魏和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手里。
宇文护是宇文泰的大哥宇文颢的第三子。他12岁那一年,父亲宇文颢战死后,被四叔宇文泰带到身边照顾。
实际上,宇文泰也只比宇文护大6岁,当时还只是起义军葛荣部的一个小将。后来,葛荣部被北魏权臣尔朱荣击败后,他才正式加入了官军序列,并在征战中不断地历练和成长,最终成了南北朝时期,能与东魏权臣高欢齐名的一代枭雄。
所以,宇文泰跟宇文护之间的关系很亲密,既是叔侄,又情同父子,还是并肩作战同生共死的兄弟。
只不过,相对而言宇文泰年长几岁,从军时间早,成长速度快,在取得的成就上肯定要比宇文护超前而已。也正因如此,宇文泰于556年病逝之前,将西魏的权柄,全都交到了侄子宇文护的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个时候的西魏皇帝,早就成了任人摆布的傀儡,江山由拓跋氏改成宇文氏,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
也许是为了报答叔父的关照与提携之恩,宇文泰病逝的第二年,掌握西魏权柄的宇文护,就逼着西魏恭帝拓拔廊将皇位禅让给了堂弟宇文觉,是为北周孝闵帝,拉开了北周的序幕。
可是宇文觉继位的时候才15岁,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郎。而他的堂兄宇文护,这个时候已经年过四旬,正处于人生中的巅峰时期。这就出现了一个封建王朝最常见的时代特征,臣强主弱时,必然会引发萧墙之祸。
果不其然,宇文觉在位不过短短几个月,就被堂哥宇文护废黜并“暴毙”身亡。
随后,宇文护又拥立了大堂弟、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继位,是为北周明帝。但是宇文毓继位的时候,也才23岁,仍旧没有摆脱“臣强主弱”的局面,只在皇位呆了两年多一点,就又死在了堂哥宇文护的手里。
两个哥哥相继死于非命,北周皇帝的大位这才落到了17岁的宇文邕身上,是为北周武帝。
两个哥哥是怎么死的,宇文邕的心里跟明镜一样,可是手里没有权柄,知道了也没用,为了保命、为了报仇,只能装傻充愣全当不知道。他即位之后,总结了两个哥哥的教训,小心翼翼、处处防范,表面上百般讨好堂哥,暗地里不动声色地积蓄力量。
宇文邕也的确有成为雄主的潜力,任由宇文护胡作非为、专权跋扈,咬着牙隐忍了13年。直到572年,宇文护率部攻打北齐的时候碰了钉子,被北齐名将斛律光和兰陵王高长恭打得铩羽而归,在北周失去了往日的荣光,他才瞅准时机放手一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诛杀权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宇文护虽然吃了败仗,但是北周的兵权还在他的手里,所以处理起来必须得小心谨慎,谋事不密就会反受其害。
为了一举铲除权臣,宇文邕也是煞费苦心,以劝谏太后少饮酒为名,把宇文护骗进了宫里。然后,他趁着宇文护毫无防备的时候,猛然举起玉笏重击其头部,使其身体失去重心跌倒在地。
可是玉笏的打击力度毕竟很有限,一块玉制的手板,就是打断了,顶多也就是能把人给打蒙,想要致命还得用利器。
宇文护一倒地,奉命补刀的宦官何泉,提着刀就冲上来连砍了好几下。可是由于他过于紧张,几刀都没有砍到要害,疼得宇文护在地上拼命挣扎。眼看场面就要失控的时候,宇文邕的胞弟宇文直冲了出来,夺过何泉的刀“噗噗”两下结果了宇文护。
随后,宇文邕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肃清了宇文护的心腹同党,夺回了北周的权柄,开启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