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见“脱北者”这个词汇。
“脱北者”专指通过非正常渠道离开朝鲜到达韩国的的朝鲜国民,截至目前,在韩国一共生活着2.3万名脱北者。
与之对应的是“越北者”,指从韩国越过三八线或经其他途径进入朝鲜的韩国人,朝鲜官方一般以“义举入北”。
相比较而言,“越北者”的人数远远少于“脱北者”,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双方的人数则更加悬殊。
很少有人知道,除了这两类人之外,还有一类极少数的群体——投奔朝鲜的美国士兵。
自从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以来,加上今年7月份“北逃”的特拉维斯·金,总共有6名美国士兵越过军事分界线进入朝鲜境内。
这些“叛逃”到朝鲜的美国士兵受到了“贵宾”般的待遇,分房子、送妹子、安排工作,甚至还被分配不止一个老婆.....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美裔朝鲜人詹姆斯·德雷斯诺克的故事。
德雷斯诺克1941年11月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是一个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所抛弃的孤儿。
在孤儿院长到六岁时,他被一户人家所收养,并改姓德雷斯诺克。
不过这户人家对他并不好,养父是个喜欢嗑药的瘾君子,养母则是酗酒成性的酒鬼,他们俩收养孩子只不过是为家里找个厨师和家政工。
养父母在精神恍惚之余对德雷斯诺克非打即骂,他被迫从小就学会下厨房、收拾屋子,还得经常为养父母买“叶子”和酒。
因为缺少家庭管教,也为了逃避养父母的毒打,德雷斯诺克很快成为了一名不良少年,加入了当地街区的帮派。
在当街头混混的这段时间里,他认识了同样是不良少女的瑞秋,两人都是16岁的年龄,很快就谈恋爱同居,不久之后就登记结婚。
美国各州的法定结婚年龄各不相同,德雷斯诺克所在的弗吉尼亚州当时甚至还允许通婚,最低结婚年龄是12岁,意思是只要男女双方都年满十二岁就可以登记结婚。
德雷斯诺克结婚时还是个16岁少年,自然没有什么家庭观念。婚后仍然和老婆一起飞叶子酗酒,打架斗殴。
然而好景不长,17岁那年,德雷斯诺克在抢地盘时无意中将隔壁街区帮派头目的儿子给打伤了。
如果对方单纯只是个混混头目的儿子,那其实也没啥事,毕竟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嘛,坏就坏在这个头目的女儿、也就是被打伤者的姐姐是一个警长的情人,管辖的正是德雷斯诺克他们活动的片区。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德雷斯诺克知道,如果自己不早点躲起来的话,恐怕就要享受到“清空弹夹”的待遇了。
无奈之下,德雷斯诺克想到了参军。
1961年,17岁的德雷斯诺克参加了美军。当时越南战争刚刚开打,美军在欧洲和苏联的对峙也越来越激烈,兵源紧缺,所以也不管德雷斯诺克有没有成年,是不是帮派分子。
不过德雷斯诺克的运气还是挺好的,他没有被分配到越南去当炮灰,而是被派到西德的美军基地当起了一名地勤人员。
在西德的日子是无忧无虑的,这里的气候和风土人情都和弗吉尼亚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好景不长,很快德雷斯诺克就得知了一个噩耗。
在他入伍后不久,不堪忍受寂寞的瑞秋就和帮派的其他人搞上了,还给他寄来了一封离婚通知书。
万念俱灰之下,德雷斯诺克开始自暴自弃,他主动向长官申请调到当时危险性最高的朝鲜半岛板门店地区。
在板门店服役期间,如果无视北边森冷炮口的话,德雷斯诺克简直以为自己来到了天堂。
这里的韩国人卑躬屈膝,对白色人种仿佛天生有一种敬畏和崇拜,哪怕自己在国内只是一个最底层的小混混,到了韩国也是到处受人尊敬的洋大人。
特别是韩国的女性,不仅娇小柔美,还特别容易上手,当时韩国底层的生活非常贫困,连朝鲜都不如,德雷斯诺克往往只需要拿几盒罐头,就能轻而易举让一个韩国少女陪自己度过一个春宵。
德雷斯诺克在板门店玩得如鱼得水,他不顾军营纪律,常常趁夜色溜出军营,花费大量金钱与韩国少女混迹在一起。
某一天晚上,玩到尽兴的德雷斯诺克正准备照常悄悄摸回基地,却被执勤士兵抓个正着。
军营长官狠狠训斥德雷斯诺克一番,并严厉警告他:由于他多次擅自离开军营,严重触犯军纪,准备将他长期禁闭并遣送回原籍。
那一刻,德雷斯诺克的脑海一片空白,耳朵里只剩下一种声音:他完了,真的要完了,他不能再在军队待下去了,回到弗吉尼亚就是死路一条,他必须想别的方法为自己争取一条“生路”。
这么想着想着,德雷斯诺克的目光一点点落到边境线另一侧的朝鲜,他觉得,那里将是他唯一的去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