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掺杂着木屑,诉说着岁月未逝、繁华永存的韵味,每一部作品的静谧感都诠释着大国工匠“择一事·传一生”的执着与信仰,这或许就是非遗文化的真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56个兄弟民族相互协作、繁衍生息,各民族的文化瑰宝数不胜数。其中,非遗文化是无尽华章里的惊鸿破晓,在喧嚣落幕的街巷里世代相传。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因为缺少传承人而消失在漫漫时代长河中;有的“人丁兴旺”,珍贵的非遗工艺得以留存下来,并在当地发扬光大。

新疆维吾尔族的印染技艺历史悠久,其中以木模戳印花最为著名。

用雕刻着图案的木模蘸上各种颜色的染料,戳印到手工纺织的白布上,并把图案组合在一起,便可得到木模戳印花

传统的木模戳印花多采用木章戳印的方式,在白色棉布上进行拓印。

这看似简单,但其中的门道可不少,让我们从制作木模戳印花的流程说起:

选木刻章

先选木料,再加工坯料(刨平打光)雕刻。

木图章有的是祖传的印花布匠人自己刻制的,有的则出自木匠之手,都是匠人们的即兴之作。刻章通常选择梨木、核桃木,因为梨木紧实细腻、不容易变形;核桃木不易开裂、耐腐蚀,两者都有利于长时间使用和保存。

模戳多色印花,是将纹样覆于梨木或核桃木上,以花纹样式在木材上雕刻成凹凸分明的图案,随后蘸取黑色染液,将模戳印出黑色纹样。

采用黑色拓印可以防止后期加色时出现偏色的情况。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项技艺:图章雕刻。这是木模戳印花手艺的独特之处,也间接决定了印花样式精美与否。

这一流程中绝对脱离不了几何图案和花卉图形约定俗成的样式,如植物枝叶、花蕾、蔓草,通常使用的花纹有巴达姆花、石榴花、牡丹花、梅花、芙蓉花等。

几何图形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菱形、梯形等几十种形状。

木模戳印花也吸收了其他民族工艺美术的精华,如汉族图案中的回纹、寿纹、炉瓶、博古、琴棋书画。

上浆

上浆一般采用淀粉加水,使其更加光滑、紧密、平整。在上浆的过程中,要将布完全浸湿,一定时间后方可取出,以免在上浆时出现不均匀的情况。

晾晒

晾晒是将上浆后的棉布自然晒干,以保证其紧密性,防止破坏后期的染色效果。

晾晒不可在太阳直射的情况下进行,因此这一步骤对选址有极高的要求。

拓印

拓印是将上色后的木模用力印在棉布上,这一步需要重复多次。

拓印作为印花的关键步骤,非常考验师傅们手上的稳定度和力度,既要印得清楚还要印得好看。

通过拓印形式多样的纹样,将纹样重复拓印在布上,从而组合成一个整体图案。

一个模戳就是一个单独的纹样,所以每一个模戳的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拓印流程看似机械简单,实则充满挑战。

模戳体积小,画面丰富,要保证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每个步骤稍有差错,就会影响下一个步骤,甚至影响呈现出来的花色。

因此,拓印过程中的印花排布当属这一传统手艺中的关键步骤,也是造就木模戳印花手艺的又一独特之处,较之于雕刻木章,这一过程直接决定了印花样式是否精美好看,能否得到大家的喜爱。

传统工艺讲究的是熟能生巧,在布料上打画稿可不是首选方案。专业的工匠会在布料上轻轻打几道墨线,防止图案走形,在印制时“随心所欲”,印到哪儿算哪儿,图章印不到的地方就用手指或毛笔补画。

即使是这样看似随意的操作,老师傅们所作的图案依旧是精品。这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磨练和捶打,老师傅们早已将技法熟记于心。

就是这样看似“随心所欲”的创作,造就了每一个独一无二、不可超越的木模戳印花。

填色

用填色模戳或者不同大小的毛笔、毛刷蘸上各色染液(红、黄、蓝、橙、绿、紫、玫瑰、靛蓝、杏黄色等),再按其纹样加以拓涂而形成了色泽绚丽的多色印花布。

师傅们会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毛笔相对于填色模戳来说更加精细,多用于细节的描绘。

传统的染料为植物质和矿物质染料,均用土法制染。

如用槐花、槐籽、桑树根制染黄色;核桃皮制染柠檬黄和黄绿色;红花、茜草制染绯、红色;红柳根、红柳穗、杏树根制染赭褐色、土红色;葡萄干制染红赭色;锈铁屑和面汤的酵液制染黑色;靛蓝染深蓝色等。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文化瑰宝之所以有跨越千年的底气,正在于有一代代人在万千世界的滚滚红尘里,修炼一份静气,打磨一段光阴,延续一段感情。

木模戳印花虽在2006年才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历史长河中,其文明圣火千古未绝,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截至2023年已经有3100年的历史。

帕丽旦•买买提是木模戳印花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近年来积极开展非遗研学活动,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木模戳印花,沉浸于妙染成绘、力博天工的快乐当中,让非遗文化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千家万户。

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技艺就是那么神奇,在劳动人民的实践中总结、积累、举一反三中被创造出来。如今,木模戳印花不再局限于传统领域,更多样化地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越来越多的木模戳印花周边产品受到群众的喜爱和青睐。

是回忆,更是传承

很少人是天生的巧匠,更多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真正的手工是生活和心意的叠加、磨合出来的绝美。

手艺也许会老,但思想则要在传承中保持鲜活。

浸润于双手温度、追随着时代脚步的物件,为后辈们搭起一座桥,让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再停留于书本,而是能真真切切地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悠深魅力,从而深刻地爱上中华文化、自觉地弘扬中华文化。

让属于中国人的浪漫走出国门,是对祖先智慧最好的继承。

一朵花型,承载着人们经年岁月中对本真生活的朴素情感。了不起的不止是手艺,更是先辈给予的坚守和谦和。它们烙印在花朵中,代代流传。这是传统,更是承诺。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