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编:肖利亚)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白两百多年前,正当第一次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进行的时候,一位二十岁的英国女性匿名出版了一部关于疯狂科学家制造出“人造人”并威胁人类的小说,震惊世人。

这部名为《弗兰肯斯坦》的作品充满了中世纪哥特艺术独有的恐怖氛围,但并没有影响这部作品的现代性——它成了科幻小说的开山鼻祖。在这之后,伴随人类科技革命的不断跃迁,人类对科技的爱与怖就从未休止。

时至2023年,我们依然在讨论这个问题。不同的是,它不再是作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很多人相信它正在成为现实:呼吁暂停人工智能研究、提示人工智能风险的声音几乎贯穿了一整年,这一轮技术变革的引领公司OpenAI还因此爆发了剧烈的公司内斗。那一周,从旧金山到中关村都难以入眠。有效加速主义者和超级对齐主义者同样在思考人类和技术进步的关系——前者希望破除限制技术的藩篱,甚至不顾一切地加速技术发展;而后者则希望最大程度地引领AI(人工智能)符合人类的意图。

无论是哪一派,忧虑和共识其实都是清晰的——当第一个原始人偶然学会了用火的时候,科技的洪流就不可阻挡。而当AI已经通过图灵测试,“弗兰肯斯坦”会成为现实么?

科技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起码证明人类文明并没有被三体人的“质子”锁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技术进步整体上确实在造福人类——生命科学的进步延长了我们的平均寿命,通信技术的进步让“全球若比邻”,即便是原子弹曾造成一个时代的创伤,但核能确实也为人类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价值。

过去数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此起彼伏的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使得我们常常感慨每一天都在见证历史,每一刻都在与上一个时代告别。但来自人工智能科技的颠覆性突破,像是在黑暗森林中点燃了一簇希望的篝火。它的出现打破了旧有的秩序和规则,为人类带来了新技术红利的希望。要知道,上一轮全球化红利,与工业革命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突破紧密相关。

因为ChatGPT的出现,2023年注定会成为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年份。也正因此,《经济观察报》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各界的代表人物,以书信的方式,畅谈他们心目中的AI世界和他们的所思所愿。他们是企业家、投资人、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家、诗人、作家、医生、中学校长、公益人、编剧、博物馆馆长……

在这期名为《AI时代的人类意见》特刊里,你能够看到闪耀着光芒的想象和思考。比如著名学者资中筠先生写到:“良知和理性都是人类存续的必要条件,自古如此,于今尤甚”;作为艺术家,陈冲相信“幸福的基石不是科技的进步,而是对苦难的忍耐、抗争和释怀”;人工智能研究者张亚勤依然带给我们信心——“AI有风险,但可以让它善良”。

我们还邀请“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和ChatGPT给5000天后的人类世界分别写了一封信。奇妙的是,人类的科技观察意见领袖和人工智能本身,都对未来的AI时代抱有信心:凯文·凯利说未来不会像《黑镜》那样悲观,而ChatG-PT的承诺是,机器必须服务于人类。

他们写给时代,写给个体,或者只是写给自己。他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也关心星空和远方。他们张开双臂拥抱技术带来的新的可能,但也坚持人之为人的价值判断。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冬天里,这些文字足以带给我们温暖的慰藉,无论悲观还是乐观,无论我们是否同意他们畅想的未来。

悲观者常被比喻为汽车诞生之后的马车夫,不过我们相信,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并不存在较量,足够多元和丰富的声音,才能够帮助当下彷徨的我们尽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避免走向未知的歧途。

这可能正是想象的价值。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时代中最优秀的思考者和行动者们关于未来的想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的轨迹。在AI诞生之前,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机器必须服从人类的三定律。1950年,他提出为AI立法,这已经成为今天的科学家、企业家乃至政治家们必须面对的紧迫命题。差不多同一时期,赫胥黎、奥威尔等一批学者,则为技术的外部影响竖起了足够醒目的警示牌——无论是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还是《1984》的全景敞视监狱,这些不仅仅是一个寓言。毋庸讳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这样的记忆:一些癫狂的想象一旦被权力加持,就可能扭曲前方的路,甚至将人类拉入短暂的黑暗。

这提示我们,我们可以热切地想象未来,但也需要谦卑地记住来时的路。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笃定地说,面对技术的冲击,我们仍然可以对美好的生活寄予厚望。毕竟,无论什么样的技术变革,人都会是最重要的主体。帕思卡尔说:“思想形成了人类的伟大,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白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商业评论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