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很多有魄力的父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子女一般也很出色,他们甚至通过自身努力和长辈的扶持,做出的成绩比父辈还要卓越。

耿莹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女子,她作为原国防部长耿飚的女儿,从小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形成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坚毅性格,尽管一生中事业起伏不定,甚至一度被国家没收了所有资产,耿莹依旧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一次又一次顽强的东山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莹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资产被封后她远赴美国,又是以什么样的初心勇往直前的?到底哪里才是她的最终归宿?咱先从她的父亲说起。

耿飚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一生军功无数,解放后被任命为新中国的国防部部长,并在外交战线上奋斗了20多年。

耿莹作为耿飚的长女,新中国成立前,幼小的她跟着父亲南征北战,亲眼目睹了战士们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不畏艰险,无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信念和坚毅早早就填满了这双天真的眼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11岁的耿莹才有机会进入学校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学业完成后的耿莹被分配到制药厂工作。好学的耿莹一边干着本职工作,一边自学着中医药保健护理,经过两年的刻苦努力,她还考取了医师资格证,去了研究所工作。

在研究所里,耿莹用自己所学指导很多老干部保健身体。这群老干部中有一位叫亚明的山水画大师,耿莹每天看着他作画,心中也燃起了一团火,她也想把自己心里的天地画出来。但是亚明大师觉得耿莹从来没接触过画笔,这个年龄开始作画着实不妥,又不忍直接拒绝这样一个帮助自己康健的孩子。

于是,大师跟耿莹说:“如果你能临摹10遍《八十七神仙卷》,我就收你做关门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莹一听兴奋不已,她竟然用了三年时间来做这件事情,等她拿着这些画给亚明大师的时候,大师被她的执着和毅力所折服,也惊讶于耿莹的领悟和执笔能力,于是收她为徒,多加指导,使耿莹的画更加出彩。

80年代初,耿飚升任国务院副总理,为了更真切的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耿飚让自己信任的女儿去湖南和山西调研。

不同于当时基层领导汇报的浮夸风,真实的湖南乡村是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穿,一个人出去干活另外一个人就只能在被窝里干等着,树叶子和野菜都是一抢而空的食材。山西更是贫穷,一家人住一个漏风的土窑洞里,干旱的土地颗粒无收,一天能吃上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都算是好生活了,有的地方甚至都有饿死人的现象。

这样的调研结果是耿莹意料之外的,她没想到底层劳动人民还那么贫穷,缺衣少粮,人民急切需要钱来改变这一切。她萌发了想挣钱的想法,挣很多钱来改变这个现状,去帮助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她跑去深圳注册了一家公司,等营业执照办下来的时候,她才汇报给了父亲,并给父亲保证不会利用父亲职务,会合法经营。

耿飚虽然觉得不妥,但是他深知自己女儿决定的事情是很难改变的,便特地叮嘱她一定要遵纪守法,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办事。

就这样,对经商一窍不通的耿莹一头扎进了深圳这座崛起的经济之城,三年时间不仅有了自己的办公楼,还为员工盖了宿舍,事业风生水起的同时,她也没有放下画笔,随着不断更换的工作地方,一幅接一幅的山水画也随之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86年,国家为了防止有些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出具了一条新法规,宣布国家干部子女不能经商。一夜之间,耿莹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她没有抱怨而是果断上交了公司所有账务,坚决拥护国家政策。

孑然一身的耿莹,不甘心自己刚起来的商业梦想,经过思索后,她跟家里人说自己一定要去美国,去国外实现商业梦。此时的耿莹年近五十,家人都劝阻她不要再折腾了,好好找个地方上班退休,安享晚年。

耿莹请求家里人给她三年时间,她相信一定能拼出自己的天地。

倔强的耿莹最终独自一人来到了美国这方陌生的土地,身在异国他乡,耿莹为了立足摆地摊以维持生计,她还学着美国人一边摆地摊一边支起了画夹。

结果越来越多的人被她的风水画所吸引,很多人争相购买。一个华人女画家的崛起很快引了媒体的注意,媒体报道了她,这也无意中让认识她的美国原国防部长布朗联系上了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朗是耿莹父亲的老相识,作为两个国家的国防部长,他们有过很多接触,而耿莹也曾被父亲介绍给布朗认识。

就这样在布朗的牵线搭桥下,耿莹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美国上层人士作画,这也为她在美国打拼赚到第一桶金。

后来耿莹又用自己的商业头脑在美国置地买林,经过不懈的坚苦奋斗,终于在美国站住了脚,她又一次成为了富有的耿莹。

就在耿莹在美国混得步步高升时,年迈的父亲耿飚身体越来越虚弱,急需要子女照顾。因此,耿莹又一次舍弃辛苦打拼的一切,选择回国侍奉晚年的父亲。

2000年,91岁的耿飚因病去世,走完了他光辉而伟大的一生。这时候的耿莹也已经60出头了,她送走了父亲,那颗永不停歇的心又开始躁动起来,总觉得自己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再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什么。

在中美两国都有过打拼经历的耿莹,深深感触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为了改变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也为了让中国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2003年耿莹联合毛泽东之女李敏、刘少奇之女刘爱琴、李富春之女李特特、陶铸之女陶斯亮等革命先辈之后一起,成立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强的耿莹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也依然为这个基金会奔波劳苦,在她和团队的大力宣传下,不仅让中国青年尊重并弘扬本国文化,更让西方国家了解和敬畏华夏文明。

耿莹常说,作为华夏儿女作为耿飚的女儿,我有责任和义务为了国家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努力,希望人民能过上好日子,希望中华文化能传播下去,这就是支持她奋勇向前的初心。

为耿莹女士的精神和毅力点赞,向耿莹女士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