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找工作的方式和过去找工作的方式有所不同,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找工作主要看当地人才市场的公告栏或者路边的电线杆子,或者就是干脆到处闲逛,看到哪家公司门口贴着招聘信息,就进里面问问。但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现在找工作的方式主要以招聘平台为主。可现在的招聘平台,越来越让人们诟病,小编看到一个网友是这么评价现在的招聘平台:“BX直拒,前X堪忧,智X失聘,5X同骗,没有一个放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人的评价或许只是因人而异,所以网友的评价我们不能对号入座,主要还是看自己的能力,如果你什么本事都没有,那么再好的招聘平台也帮不了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现在的招聘平台到底效果如何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小编做了一个实验!

求职实验

在说实验过程之前,小编先跟各位汇报下小编的情况,小编今年32、普通本科、程序员、十年工作经验,项目经验还可以,以一个普通的求职者的情况去找工作,这应该符合大多是求职者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小编是有正式工作的,为了做这个实验,冒着被公司人事约谈的风险,将小编手机上所有招聘平台的工作状态都改为了“离职-正在找工作”。

整个“找工作”的过程持续了一个月左右,开始找了一个星期,发现小编的简历被人看到的概率几乎为0!

于是,小编发现可能是接近年底,一些公司不怎么招人了,所以很少有人看。

购买招聘网站的增值服务

为了让自己的简历让更多的人看到,于是小编决定“下血本”,选择了三个招聘平台,分别自费购买了他们的简历刷新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地招聘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聘平台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聘平台Z

这三个平台分别是我工作所在地的本地招聘平台,知名招聘平台B和Z。每个平台的简历刷新服务的功能基本上都是增加简历曝光的,当然,还有更高级别的所谓“简历置顶”功能,但是因为收费较贵,超出了小编实验的成本,因此小编并未购买。

但是,既然是收费,那么就应该有收费的样子,效果如何呢?

增值服务效果

首先看下本地招聘平台在小编购买简历刷新服务后七天内小编的简历被招聘者查看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从购买日算起,小编的简历被招聘者主动查看的次数为3次!

然后再看下招聘平台B,在小编购买简历刷新服务后,20天内,小编的简历被招聘者查看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查看次数太多,并且招聘平台B只能提供7天数据的展示,因此这里只能提供7天内的简历查看数据,但这个查看量已经令小编满意了!

最后就是招聘平台Z: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招聘平台Z,小编的简历被查看次数和本地招聘平台上的简历被查看次数是一样的,也是3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招聘平台Z小编购买的服务期限是30天,而本地招聘平台小编购买服务的期限是7天!

需要注意的是,三个种类的招聘平台按照描述顺序,小编购买简历刷新服务的费用以及服务期限分别是7元7天、30元30天、98元30天。其中,最后一个98元的套餐还是优惠后的价格,原价为299!

看到这里,似乎只有招聘平台B还算靠谱,而且购买服务的价格还不算高!

但是,如果只看简历被看到的次数,不看服务产生的效果,那么也不能说明问题。

那么,最终三个招聘平台找小编要简历或者沟通的招聘者数据是多少呢?

本地招聘平台找小编沟通的招聘者有1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聘平台B找小编沟通的招聘者有12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聘平台Z找小编沟通的招聘者有5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这还是小编购买服务后的效果!可以看出来,目前还是招聘平台B比较靠谱!

最后,通过本次实验,虽然截止发稿前实验还在继续,但一个月期限已到,小编觉得应该可以停止了,数据已经很能体现问题了。

实验失败,一次面试机会都没有

截止目前,很遗憾,没有一家能够达成面试的效果!并且,能够主动找了小编沟通的招聘有好几家还是人力资源公司,俗称“外包公司”,其他的要么是专业不对口,要么就是薪资不对口。

很遗憾,也许是小编的能力问题,本次实验以失败告终!

小编对本次实验的结果做个总结,大体如下:

因为已近年底,所以招聘者减少可以理解,再加上小编职业的特殊性——程序员(近些日子程序员比较难找工作),所以数据比较差我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里必须有个但是,招聘平台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说里面有大量的外包公司和猎头公司,虽然小编已经极力过滤,并且向招聘平台提交了过滤请求,但还是能看到这些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外包和猎头公司基本上一个公司都会有很多账号,不管是屏蔽公司名称还是屏蔽公司属性均没有太大效果。

另外,小编也看到一些公司在发布招聘信息的时候要求并不苛刻,但是基本上我的简历也并未被这些公司所看到,小编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既往在求职的时候跟这些公司沟通过,这些公司将小编屏蔽了也不无可能。

但是,为了验证这些可能,小编也主动向一些小编认为跟小编职业比较对口且招聘比较活跃的公司主动发送了简历,但基本上都是未读状态或者是已读不回,其中未读状态居多!

招聘网站任重道远

但是,不管小编怎么给这些招聘平台做解释,最终的结果还是以小编求职失败收场!如果此时小编真的在找工作,那么小编很有可能就已经要面临失业的风险了!

要知道,这还是小编购买了招聘平台服务的结果,小编不知道一些靠着“自然流量”找工作的人结果会是怎样!

因此,小编对于现在的招聘平台的看法就是——任重道远!

虽然现在的市场环境不好,但却也是招聘网站最赚钱的时候,可能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都会选择像小编一样购买招聘平台的服务来提升自己求职成功的概率。但是,如果连购买服务都无法找到工作,招聘平台的责任很大!

而且,小编看到一些招聘平台有一种“保面试”的服务,小编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招聘平台只是一个平台,他怎么“保面试”?

或许,小编投入的实验成本还不够大,小编应该购买招聘平台的更高级且价格更高的服务。但是,就像小编担心的那样,如果小编投入了过高的金钱来购买招聘平台的服务,到时候可能不光连工作没找到,自己还要搭进去很多用来找工作的钱。小编相信,小编的担心和很多正在找工作的人的担心是一样的!而这些人里面,很多人还是入不敷出的状态!

应当对招聘平台进行监管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招聘平台提供的招聘、求职的增值服务琳琅满目,如果大家都去买这些服务,那么这些服务会随着购买的人数过多,对冲之下,约等于无。

最后,不管求职招聘有多么难,最终受益的似乎就只有招聘平台了!因为越招不到人、越找不到工作,购买增值服务的人就越多,而那些不购买增值服务的招聘者和求职者又能怎么办呢?

招聘平台的存在,招聘者和求职者本身就是其赖以生存的资源,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招聘平台把持这些资源,并且通过这些资源去操纵招聘市场,后果是很难想象的。

所以,越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越应该加强招聘平台的监管,不让招聘平台“拥兵自重”,才能让人放心招聘和求职!

而招聘平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