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厦门,看一场缠绵的歌仔戏。穿起蟒袍,遗落海外的你便穿越于千年之前。或许这才是真的你,曾经的王爷,要不然为何会有如此熟悉的感觉?

来厦门,听一听鼓浪屿的涛声,波浪翻腾的低吟中揉和着琴声的悠扬,一架来自百多年前的“西洋”钢琴的独奏,瞬间便让嘈杂的历史安静,只有来自东方的我与来自西方的你心灵交融的碰撞响彻于胸腔。

来厦门,玩一玩细长的漆线,笨拙的手指依然盘出了一条条精美的卡通中国龙和一幅幅寓意吉祥的福字。你是否骄傲,或许三百年前漆线雕诞生时的第一幅作品,就是这样的摸样?

来厦门,更重要的事是,必须要参加一场关于东西方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对话,会让你在惊叹于眼中厦门美景的认知基础上,直击你心灵中一直迷惘着的那层有关文化的薄雾,醍醐灌顶般的明了:中华文化,何以厦门。

这便是厦 门。 或 许你曾经多次来过厦门,但这一次,你肯定有不一样的感觉。 厦门不只要看,更要去听,去想,去品,去沉浸式体验,这时不管你徜徉在哪里,一条街巷或者某个景点,厦门都已经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你——给你以美,给你以爱。

2023年12月19日至22日,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组织了来自德国、巴西、荷兰、哥伦比亚、加拿大、菲律宾等国的专家学者,走进厦门,开展了为期四天的以“厦门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调研采访,并于12月21日与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了“讲好中华文化故事主题对话会”活动。对厦门人而言,这四天是再平常不过的四天,唯一多了的可能是餐桌上恰逢冬至的汤圆。但对于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人来说,这四天,却是他们品味厦门文化精髓的四天,更是从厦门文化中感知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四天。他们欣赏着厦门之美,感受着厦门之爱;体悟着厦门文化,更传播着中华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右滑动浏览更多图片

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喜欢

“这身衣服好像本来就属于我。”来自德国的知名导演、作家乌苇(Uwe Kräuter),穿上戏服蟒袍之后,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透露出他满心的欢喜。

12月20日上午,调研采访团来到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对歌仔戏这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传于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及台湾省宜兰县一带的地方传统戏剧进行调研。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歌仔戏词唱的是什么?听不懂。但这并不能妨碍调研团这些既是外国人又是歌仔戏外行的“双重老外”们在看热闹的同时了解歌仔戏的门道的热情。作为中华瑰宝的戏曲文化,不管哪一种剧种,至少都蕴含了三种中华文化:剧情、唱腔、服饰所传递的文化。因此,在经过歌仔戏专业人员的讲解之后,这些“老外”们从不同戏服种类中分清了“生、旦、净、末、丑”戏剧角色。“我了解了歌仔戏的每个行当,也了解了戏服所体现的身份和阶层,这很重要。”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巴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高文勇(Evandro Menezes de Carvalho)很肯定地说。乌苇穿上了象征王爷的大红蟒袍,学着演员的姿势走起了八字步,举手投足尽显王者风范,如穿越千年而来。“或许你原本就是王爷。”来自荷兰的青年汉学家、中国外文局美洲中心(北京周报社)专家潘妧纱(Elsbeth van Paridon)对乌苇戏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着蟒袍的乌苇向歌仔戏非遗传承人学习

当听到歌仔戏里鞋底的厚薄代表了身份的高低的讲解时,潘妧纱与中国外文局美洲中心(北京周报社)主任李雅芳互相看了看鞋底,她俩是调研团里仅有的两个穿了高跟鞋的女士。这时潘妧纱很机灵地来了一句“我的鞋跟比你的高。”这一刻,中国文化中鞋文化的一丝内涵已经悄然刻在了这位荷兰汉学家的心里。而她对女演员脚上的绣花鞋迷恋的眼神,流露出的不仅是喜欢,更有探究内涵的心思。

与歌仔戏的唱腔相比,鼓浪屿的琴声更能吸引嘉宾们的听觉,也更容易听懂其中蕴含的意境。12月20日下午在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调研,来自哥伦比亚的音乐博主郝克特•帕拉西奥斯(Héctor Palacios)展现了高超的专业能力。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有一架用脚踩着演奏的钢琴,在这位哥伦比亚的音乐博主的脚下,优雅的琴音缓缓而出,与鼓浪屿的涛声和谐地融入为一体。

在东方的小岛上,用百多年前“西洋”的钢琴演奏着动听的乐曲,从老外们陶醉的表情中似乎可以看出,这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和谐画面,在这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或许这就是厦门文化的独特魅力之处吧。

而鼓浪屿因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而有“钢琴之岛”的美誉,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汇集并被完好保留而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2017年鼓浪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厦门不仅是一座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凝结了中西文化合璧之美的城市,每来一次都会有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喜欢。

因为创新所以发展

“你们有可以佩戴的吗?”潘妧纱指了指耳朵问蔡氏漆线雕艺术馆的负责人。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潘妧纱笑着说:“或许下一次创新你们就有了。”一个即兴的期待,或许真的会给漆线雕这门传统技艺带来一次新的创新思路。

12月21日上午,在蔡氏漆线雕艺术馆,调研采访团成员了解了漆线雕发展过程,并亲自体验了简单的漆线雕产品的一些工艺流程。“三百年传承,半世纪创新”,漆线雕这门技艺在经过三次创新发展后,将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宗教艺术、宫廷艺术中的礼器、祭器、贡品等特点兼收并蓄,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工艺品。从80年代初蔡氏漆线雕作品就被选为国宾礼品,馈赠过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俄罗斯总统普京等。2017年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厦门举行,蔡氏漆线雕作品被选定为国宾礼品馈赠给与会的各国元首。

然而这种陈列式的艺术品对潘妧纱这种时尚达人来说感觉有点遗憾。潘妧纱的建议也得到了蔡氏漆线雕艺术馆的负责人的认可。或许从陈列性艺术品向实用性艺术品的转变,将会是漆线雕这门传统技艺的第四次创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研采访团在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馆调研

歌仔戏也在创新中发展,表演可以从剧场舞台搬到村头大院,搬到学校的操场上,也搬到了各个多媒体网络平台。剧情剧本也增加了不少表现现当代内容的。“看歌仔戏最好的体验是来剧场看舞台剧,但也可以在网上搜索视频来看,表现的形势我们做到了与时俱进,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厦门歌仔戏非遗传承人庄海蓉老师说。

目前,厦门歌仔戏的传承创新形势良好,演员的年龄结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来源也多是厦门艺校培养,有戏曲表演基础,易于学习歌仔戏又有自己的思想。从歌仔戏研习中心的剧场舞台可以看出,为了吸取更多人的关注和观看,现代歌仔戏结合了灯光效果、舞台设计以及4D特效的呈现,这种现代科技的加入能够吸引到更多年轻的观众。

厦门不大,1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近528万多的人口。但厦门文化遗产很多。入选世界遗产名录1项,世界非遗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11项,省级非遗36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厦门体现得淋漓尽致。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厦门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厦门共识》,

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与责任

“讲好中华文化故事主题对话会”是这次厦门之行的重头戏。调研采访团为主的外方专家与厦门当地学者、文化传承人等,围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辉煌,浩瀚若海,为何要选择在厦门这个地方做为“讲好中华文化故事主题对话会”的主场呢?

对此李雅芳表示,具备特有丰富内涵的厦门文化,在中华文化绚丽的瑰宝园中是独有千秋的一株。面对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文明多样性的着力维护与普遍关注,如何在这样一个国际语境下,把中华文化向国际社会精准传播,让国际社会准确了解中华文化,增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这其中地域文化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其时代特色是传统与现代辉映下的文明进步的印证。这便是组织中外调研采访团对厦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进行深入采访,以及与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这次对话会的主要原因。

这样的答案,高文勇对歌仔戏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高文勇说,要了解中国,不能仅仅通过西方作家的著作,而是要亲身接触中国的社会、人民和艺术本身。比如参观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时,我们通过服装颜色、人物造型、演员声音去了解每个戏曲角色,而这些细节也反映出歌仔戏的基本内涵,以及戏曲背后的中国文化和哲学。

乌苇表示,在中国他结识了电影演员、画家等一批优秀和杰出的艺术家,与他们的交流激发了他对文化交流的思考。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应该了解和尊重不同类型文明的历史发展,尤其是西方应该少一些傲慢和偏见,用真诚来和世界沟通。

而郝克特·帕拉西奥斯对厦门的感情超过了其他外方嘉宾,作为一位厦门女婿,过去20年间他亲历了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变得越来越国际化的过程。他认为,每个生活在厦门的外籍人士都有义务和责任助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更好地向世界推介厦门的城市形象。他呼吁与会嘉宾携手同行,向世界宣传厦门,保护好厦门的文化和遗产,让世界分享厦门魅力。

潘妧纱表示,她曾多次来厦门旅游、采访、调研,并一直致力于从时尚和城市文化的视角来探索中国,她认为,厦门是一座底蕴十足、充满创意活力、又兼具休闲氛围的城市。

随着与会嘉宾深入地交流,厦门之于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责任和使命重任在肩,于是一份《厦门共识》破茧而出,与会嘉宾达成五点共识,呼吁不同文明携手同行,以交流、互鉴、包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雅芳在讲好中华文化故事主题对话会上代表与会嘉宾发布《厦门共识》

对话会主持人、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副主任高丁博表示,《厦门共识》中的五点共识,是对全球文明倡议的呼应和遵循,也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实践,他希望大家共同推动《厦门共识》各项内容的落实,为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文明传承创新,对外讲好中华文化故事贡献力量。

厦门,从此便多了一份荣誉,也更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

责任编辑:季 风

设计排版:卢一凡

《北京周报》全年52期

每周更新一期

欢迎订阅!

复制链接至TB:

【淘宝】https://m.tb.cn/h.Uk9jgPF?tk=K2kRdfgvr8z CZ0001

「《北京周报》全年电子杂志订阅 1—52期 PDF文件

赠笔记本礼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