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美国电影《奥本海默》引发了大家对美国原子弹和中国原子弹研制过程的兴趣,引发了对美国原子弹的领导者奥本海默和中国原子弹的技术领导者邓稼先的兴趣。我也是因此又找出邓稼先的传记仔细研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不得不说,《奥本海默》电影拍得好,时间长达三个小时,大量的对白,依然引人入胜,而且票房价值不菲。据说其票房价值已超过9.5亿美元,超过中国票房价值最高的电影。

我想,邓稼先的故事情节也特别引人入胜,首先是,谁能写一个好剧本,然后是,有好的导演和好演员,拍一部《邓稼先》,能不能做到不亚于《奥本海默》?能不能创造中国电影最高票房价值?

时世造英雄。

杨振宁和邓稼先是中学和西南联大的同学,邓稼先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他们曾住同屋,友谊一直延续了50年,“亲如兄弟”。

杨振宁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达17年,所长都是奥本海默,因此他对奥本海默非常了解。他说,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而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杨振宁对邓稼先的评价极高。他说邓稼先是没有小心眼儿,没有私心,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是在他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人。

他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他认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若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当别人跟杨振宁谈到中国原子弹工程的费用很低时,杨振宁认为,如果搭上中国科学家的生命,就不能这样计算,他现在已经101岁了,但邓稼先62岁就走了。杨振宁在文章中写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奥本海默在美国受命领军原子弹工程时38岁,已经是物理学界著名的科学家。邓稼先在1958年接受任务时34岁,只是中科院的副研究员。

在邓稼先1986年去世以前国家进行的32次核试验中,他亲自在现场主持过15次。他离家弃子,在沙漠中隐姓埋名了26年。他在原子弹研制的过程中间受了严重的核辐射,导致了英年早逝。

以核制核

中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只有拥有核武器,才能够以核制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美国斯坦福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斯坦福大学中国政治问题教授约翰·刘易斯写书披露,艾森豪威尔认为,为了能在1953年7月26日结束朝鲜战争,确实需要对中国采取核打击威胁。

因此,在春季以前,美国就把已经装有原子弹的导弹运到了日本冲绳岛。在我们的历史书籍中,没有看到我们是否获取了这一情报,并受到影响。但美国既然作为一种核弹威胁,肯定以某种方式放过风。而我们也不能假设这仅仅是威胁而已。

因此,1958年,当新中国缓过一口气后,中央决定开始进行核工业建设,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朵蘑菇云震惊了世界,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海外华人说,那朵蘑菇云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花。

国家之间的斗争是残酷的。当时美国的情报机构利用侦察卫星完全可以了解我们原子弹试验基地的一切细节。比如罗布泊试验场上布置的测试原子弹效应的楼房,坦克,大炮,汽车,猴子,猪羊等等,万里以外的观察者都是一目了然的。他们预测了中国将试爆第一颗原子弹,而且这个情报准确无误。美国也考虑过用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方法,消灭中国制造核武器的能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了。由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们,由于邓稼先、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等等两弹一星的元勋们,由于前仆后继的后代科学家们,中国再也不受任何国家的核威胁了。

接到邓稼先的信,杨振宁泪流满面

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的七年之后,杨振宁问邓稼先,美国有传闻,曾经做过费米助手的美国人寒春,参加了中国的原子弹设计工作,是否属实?邓稼先说,他回去证实一下,再告诉他。

其实邓稼先是需要向上级报告,最后是周恩来总理拍板,让邓稼先如实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由中国人研制,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除了早期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之外。邓稼先获批后连夜写信,派专人乘民航班机赶到上海送给杨振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振宁收到信的时候,上海市领导人正在上海大厦请他吃饭,为他送行。期间有人把邓稼先的信送给了他。他说,“此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盈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可以想象,他岂止是热泪盈眶,肯定是泪流满面。因此作为主宾,他不得不起身到洗手间去洗脸。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原来可能认为美国人寒春参与了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程。

杨振宁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为了民族的自豪?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造原子弹太难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者的阵容非常强大,聚集了各国科学精英,在科学史上是空前的。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之中先后获得诺贝尔奖的至少在14人以上。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很多也都是世界顶级科学家。

所以,当杨振宁确认没有外国人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而他似乎不那么起眼的好朋友邓稼先是原子弹工程的技术领导人之后,内心受到的震荡和瞬间爆发的民族自豪感是巨大的。

看到这个情节,我对杨振宁的敬重是加分的。这说明他在内心深处很爱国,这可以解释后来他回国的行为。

1958年,邓稼先在接到工作任务时回家跟妻子许鹿希的对话是:

“我要调动工作了。”

“调到哪里呢?”

“这不知道。”

“干什么工作?”

“不知道,也不能说。”

“那么到了新的工作地方,给我来一封信,告诉我回信的信箱行吗?”

“大概这些也都不行吧?我今后恐怕照顾不了这个家了,这些全靠你了。”

“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的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邓稼先,你没有死,你是永远活着的!

为什么是邓稼先?

1955年,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开始。

1956年,中苏两国签订协议,苏联援助中国建设核工业。

1957年,两国又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

1958年,中国成立了负责领导核工业的第二机械工业部。

这时,中国需要委派一个能跟苏联专家打交道的高级科研人员。这个人必须具备种种优点,但是又不能名气太大,不能太资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钱三强的反复考虑和推荐,二机部和中科院领导的批准,此人就是邓稼先,当年34岁,是中科院的副研究员。他第一批带了28个平均年龄23岁的大学新毕业生,走进了这个事业。

我们在各种历史资料中看到了大量对苏联专家的否定。事实上,当中苏关系破裂后,从1960年7月28日至9月1日,苏联撤走的核工业专家有200多人。我们也不能设想这200多位苏联专家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啥事也没干,我们的人啥也没学到。尽管这可能真的并不重要。

苏联专家撤走后,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了邓稼先,说“今后,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干了。”此时,邓稼先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论设计方案和已经显示了杰出的领导才能。

后来调入的王淦昌比邓稼先大17岁,是1955年的学部委员;彭桓武比邓稼先大9岁,也是1955年的学部委员;郭永怀比邓稼先大15岁,是1957年的学部委员。

这三位两弹功勋都比邓稼先年长,比邓稼先资深,比邓稼先有名。

他们分别是波尔、小居里夫人和冯·卡门的学生。

但历史选择了邓稼先作为中国原子弹工程的技术领导人,当时的初衷是为了向苏联专家学习。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规律,在这里又得到了验证。

民族英雄,千年典范

人类必须全面销毁核武器;人类必须全面消灭战争。我们必须有美好世界的愿景。

奥本海默在原子弹爆炸后有很深的负疚感,或者说是罪恶感。因此,后来他反对美国继续研制氢弹,并由此引发了后来他受到的一切迫害。

前文说过,美国人认为,费米的助手寒春后来在中国,可能帮助了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其实完全没有,出于同样的原因,寒春完全放弃了与原子弹相关的工作,转向了农业和畜牧业。

在《奥本海默》电影里有一个情节,当时美国科学家们不能够确认原子弹爆炸后是否会引发大气层的连锁反应。奥本海默专门去问爱因斯坦,如果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怎么办?爱因斯坦说,那就立即告诉希特勒,大家都停止研发。

政治是残酷的,只要国家存在,国家之间就有斗争,而且难免就有战争。我们还是回到中国当年不得不研发原子弹的事情上来。回到我们的原子弹功臣邓稼先的身上来。

杨振宁感觉中国人自己从无到有建造原子弹的过程实在太艰难。杨振宁问,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时,手有没有颤抖?

事实上,何止是颤抖,邓稼先在每次核爆签字之后,都曾经有一小段时间全身冰凉,脑袋一片空白。这样重的心理压力,几乎使他坐立不安。这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谁也不能保证后果。

例如,在一次20世纪70年代末的核实验中,事故出现了。后来才知道,是因为飞机空投时降落伞没有打开,核弹从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倒计时后,天空上没有出现蘑菇云。事故发生后,100多名防化兵到出事地点去寻找出事现场,他们来回奔跑,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始终没有发现核弹的痕迹。

于是邓稼先决定亲自去找。基地现场指挥员陈彬将军阻挡他,说“老邓,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值钱。”但是邓稼先决定非去不可,二机部一位副部长也决定与他同行。

结果是碎核弹果然被邓稼先找到了,而他因此也受了严重的核辐射。我贴出的这张照片里,中间的是邓稼先,矮个子的是二机部的那位副部长,我们也感动于二机部这样高级别(副部级)领导的身先士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近现场的时候,邓稼先毅然不让副部长跟随他,而是让他留在车上,自己一个人去找。这样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实在令我们动容。英雄果然就是英雄,英雄出马,马到成功。

100多人反复找都找不到的核弹碎片,居然被邓稼先一个人找着了。如果是他神机妙算过的地点,似乎也不应该靠他自己去找啊,照样可以派100多位防化兵穿着厚重的防化服去他指定的地点找啊。

书中对此也颇有感慨,说在邓稼先逝世的多年后,与他共事的同事朋友们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这一行为对他后来的健康产生了致命性的影响。

但是,夫人许鹿希认为,这就是邓稼先,他就是会这样做,这是他世界观发展的逻辑结果。在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之下,他就是要在一线发现问题,就是要尽快解决问题,其他的一切都可以不管不顾。

所以后来杨振宁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个评价极其真实准确,极其客观公正。

我多么希望中国的青少年都知道邓稼先这个名字,都以他为榜样和偶像,而不是为什么歌星和影星而癫狂。

作者 何志毅| 开白名单 duanyu_H |图片 视觉中国

作者简介: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