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多月,很多家长的“噩梦期”就要到了,“神兽们”就将迎来1个多月的漫长假期。

你是不是在担心孩子放假后开始上网、玩手机游戏、坐着不动吗?不妨引导孩子多从事“体能”类型的休闲活动。

根据研究指出,即使是少量的规律休闲体能活动,也能降低青少年抑郁、焦虑与慢性压力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一项由芬兰大学学者主持的研究对芬兰全国八年级和九年级的32829名学生进行了全面分析,这些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5.4岁。

该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青少年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中度至剧烈的体能活动、活动性高的往返学校交通方式与抑郁和焦虑症状”之间的关联。研究者还对体能活动与长期压力反应和寻求学校心理师咨询频率的关系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与没有进行体能活动的情况相比,每周进行30分钟的体能活动可以减少17%的慢性压力症状

此外,每周进行一小时体能活动的青少年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几率分别降低了22%和32%。

值得注意的是,每周至少进行四小时运动的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症状的几率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调查还显示了一个有趣的发现——那些每天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超过30分钟的青少年,出现较高的抑郁症状,并且寻求学校心理师咨询的比例也较高。这可能与他们在上学过程中的身体活动增加有关,但同时也可能因为这些青少年本身就有抑郁症状或焦虑问题,导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这种活动性高的交通方式。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它强调了体能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提醒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活动性高的往返学校交通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对于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这些发现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它们为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和策略。

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血清素使我们心情变好,同时刺激脑部、提升创造力,对求学期的儿童及青少年而言十分重要。

他推荐青少年多参加团体和多人运动,借着运动能让彼此学习陪伴、互相督促,又能让身体健康。老师也能利用团体性的运动(如:篮球、足球),鼓励同学培养运动习惯。在鼓励儿童及青少年运动时,表现出众并非首要条件,更多时候应该关注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对日后生理、心理生活造成的正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研究都显示,运动有益心理健康,但对每天需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超过30分钟的青少年却造成反效果。这可能是因为青少年无法像成人那样可以自由地选择交通方式。如果必须每天长途跋涉到学校,青少年又处于非自愿的情况下,这样的生活可能会成为一种不愉快的例行公事。但做体能类的休闲活动,因为常会有社交及愉快分享的作用,还是能有效减少压力与抑郁。

而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可以从自身做起,挑选一项难度低、达成度高的运动,如:跑步,并且定期、有规律的陪伴孩子至少执行3周,这样的相处模式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运动习惯。而在校园,最有效养成学生运动习惯的方式便是搭配学校的运动计划。鼓励儿童青少年通过运动缓解压力。

本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预约催眠疗愈,可在公众号上了解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