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朱令在过完50岁生日后不久,最终不幸离世。

缠绵病榻29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最终她也没有等来想要的公道,二十多年来引人关注的“朱令铊中毒案”仍然以“没找到凶手”而结案。

“朱令铊中毒案”被称为中国“校园三大奇案”之一,事实上,与其它两起奇案连第一现场、犯罪嫌疑人都没有相比,朱令案要简单许多。

朱令本身社交圈子比较窄,被投毒的时间段以及地点都非常明晰,甚至连能够接触到“铊”的人都寥寥无几,故而嫌疑人的怀疑面非常有限,就连当时参与破案的民警都表示:“离案件侦破只剩下一层窗户纸”。

那么,这层窗户纸为何在29年间无人捅破呢?

1973年11月24日,朱令出生于北京,父亲吴承之(朱令随母姓)是国家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母亲朱明新是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高级工程师。

朱令出生时吴承之已经33岁,她上面还有个姐姐吴今,是北大学生,在一次外出春游中意外离世,故而父母将全部的爱与寄托都倾注在朱令这个老幺身上。

受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熏陶,朱令从小成绩优异,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据她的小学同学回忆,朱令“从小就是非常受老师喜欢的那种孩子,爱好广泛,而且都很精通。”

1992年,朱令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就读于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物化2班,在学校期间他获奖无数,包括音乐、游泳等方面的大奖,成为人人艳羡的才女。

可能是她太过优秀,也可能是天妒英才,在大二那年,朱令迎来了不幸。

1994年11月24日是朱令的生日,此时的她却无心过生日,大概在一个多月以前,她突然感到腹部坠痛,头发也一把一把地掉。

最初她并没有在意,因为当时她正在排练学期末的音乐会,作为学校乐队的骨干,她需要上台演奏古琴。

可是过了几天,她的视力突然急剧下降,戴眼镜都没用,这才被送到北京同仁医院的消化内科,做了一次全身检查。

检查并没有查出病因,医生建议她住院观察。就在住院期间,她的身体突然出现好转,小腹不疼了,头发不掉了,视力也恢复了,于是担心落下学业的她办理了出院手续。

回到学校刚上了8天课,朱令的病情再次恶化,她的腿疼痛很厉害,并感到眩晕,她的父母带她到协和医院求助神经内科专家李舜伟教授。

李舜伟在仔细研究朱令的病历后,告诉朱令的母亲“太像6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例铊盐中毒病例了”。

在当天的病历里,李舜伟教授描述朱令的病情:“神清语利,明显脱发,四肢不能被人触碰,指尖和足底红,不肿,温度较高,指尖和膝以下触刺觉减退,膝反射对称,踝反射低。高度怀疑轻金属类中毒,如铊铍等,清劳卫所张寿林所长、丁茂柏等教授会诊。”

遗憾的是,由于朱令及其父母否认有铊盐接触史,并且协和医院当时并不具备做该项化验的条件,故而没有为朱令做铊中毒的检测。

这一次疏忽,直接改变了朱令的命运。

1995年3月20日,在第二次住院十几天后,朱令因病情恶化陷入了深度昏迷,一度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机。

如果照这样下去,朱令怕是性命难保。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朱令的同学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贝志诚是朱令的高中同学,当时就读北京大学力学系,有一天他接到其他同学打来的电话,同学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你最好来看看朱令,可能这回是最后一面了”…

时隔三年,贝志诚再次见到朱令时,完全被眼前的震慑住了,朱令已不再是坐在他前面,那位活泼、健康的女孩了,如今成了全身赤裸、插满管子的模样,让他吓得立刻想夺门而出。

看到满脸憔悴的朱令父母,他决定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一下这位老同学。

贝志诚复制了一份朱令的病历,然后花费几天几夜翻译成英文,再通过北大的一位计算机教授,将求救信息发往全世界。

没过多久回信如雪片般飞来,来自各国医学界的3千多封的信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提到了铊中毒现象。

抱着求证的态度,吴承之联系了专业机构对女儿的身体进行了详细检测。4月28日,检测结果出炉,证实朱令确实患有铊中毒,而且其体内的铊含量已经达到了致死水平。

在得知这一结果后,医生迅速决定采用普鲁士蓝作为解毒方案,同时提醒吴承之夫妇,铊中毒并不常见,通常是由于误食或投毒所致。

经过对清华大学提供的朱令实验用品和药品清单进行核查,吴承之夫妇发现朱令并没有机会接触到铊。于是,他们立刻决定报警,寻求警方的帮助。

在报警之前,他们向清华大学提出请求,希望学校能够妥善保管朱令在学校宿舍的所有物品。

然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过了五一假期后,警方传来消息,朱令的物品竟然被盗了。

更令人觉得巧合的是,朱令宿舍的四个人中,只有朱令的水杯、洗漱用品等物品被盗,这其中显然有蹊跷。

在接到报案后,警方迅速展开了对朱令人际关系网的深入调查。

经过一番侦查,一名无论怎么看都最可疑的人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