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娜娜

2022年以来,淮安区紧扣市委、市政府“六化”“四高”要求,在市城管办精心指导下,在继承以往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发力攻坚,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和社会评价明显提升。这里,将淮安区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强化价值引领、高位推进,切实提升统筹保障力。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客观实际,牢固树立“城市管理是最大民生工程”的价值理念,以“一把手工程”的力度,打通长效管理关节卡点。高位抓统筹。分管区领导每周联席调度、协调会办。区党政主要领导不定期开展实地调研和“四不两直”走访,传导压力、从严把控。提升城管办牵头效能,将交办督办事项纳入营商环境监督范畴,确保工作不打折扣。务实优机制。按照“重心下移、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推进区街道社区(镇村)城管执法和管理一体化模式,自上而下理顺城管工作体制,严防因交叉管理、职责不清导致的扯皮、内耗现象。持续强保障。投入1600余万元,用于环卫装备、执法车辆购置和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建设。每年增加预算近400万元,用于提高环卫工人和协管人员待遇。提拔重用4名城管系统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坚持靶向聚焦、系统推进,切实增强攻坚实效性。坚持问题导向,联系实际、盯住关键,久久为功抓推进、抓落实,着力破解长效管理难题。以大执法带动大长效。推动城市管理由政府包办代办向市民自我动手管理转变、由过去教育引导向严处重罚转变、由过去会战式向常态长效转变,通过行政执法紧逼,让自主管理、自律管理、依法管理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厚植城市文明基因。健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推动城管综合执法工作进街道、进社区、进小区,确保问题高效处置。

2022年以来,开展综合执法行动52次,处理案件416起。以大整治促进大提升。坚持标本兼治,针对管理的重难点、反复性问题,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全天候、高频次集中整治,构建工作闭环,强力推进、强行入轨。在空间上做减法,推进户外广告、建筑立面、标识标牌、废杆线等问题系统治理,城市空间更加清朗开敞。在功能上做加法,高标准打造绿地游园、景观河道,提升高速高铁沿线绿化品位,按照市《城市家具导则》要求,加强城市家具设置维护美化,城市生态宜居指数大幅提升。以大投入实现大改善。结合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投入6000余万元,对河下古镇开展系统治理,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优环境配套、导入新型业态等,河下古镇面貌焕然一新,带动城市形象品位、居民生活品质实现同步提升,促进了人气的快速集聚,仅“十一”期间就接待游客40余万人,同比增长329.94%。以大管理凝聚大合力。践行“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压紧压实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强化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着力构建“大城管”格局。坚持用心善治,寓管理于服务,积极推行“机动巡查、错时管理”,城管力量周末不休、节假日在岗、入夜不“打烊”,用心用情赢民心,不断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推动其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形成由“我被管”向“我来管”到“我要管”的角色转变,汇聚长效管理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突出关键根本、精准发力,切实拧紧责任全链条。针对城管工作每天都是“拉锯战”、每天都是“进行时”的特点,把压实责任作为关键一环,始终紧抓在手。强化考核约束,对考核排名靠后的单位及时发函提醒,问题突出的由区领导开展约谈;对城管队伍,把精细管理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做到“定人、定岗、定责”,确保后街背巷全覆盖、无盲区。注重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作用,通过政务公开、市民投诉、媒体曝光等方式,对城市长效管理工作实施有效监督。

城市管理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尽管现阶段,我区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相比,与兄弟县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张笑副市长讲话要求,下好“一盘棋”、打出“组合拳”、打好“主动仗”,努力以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新成效,更好展示象征意义!

来源:中共淮安区委淮安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