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很有名的尼姑,一个是临朝称帝的武则天,而一个就是北魏太后胡充华。

同样,南北朝时期也有两个很有“艳”名的胡太后,一个是爆出奇葩名句“为后不如为娼”北齐胡太后,另一个仍旧是因思念“逃跑”的情人而作《杨白花歌》意外走红文坛的北魏太后胡充华

历史上有权势的女性不少,像宣太后、吕后、独孤皇后、武则天、孝庄、慈禧,都是步入政权的女性,但是她们有要富贵荣华的,也有要权势天下的,也有全心辅佐丈夫儿子的;胡太后却不同,她既贪恋权势富贵,又沉迷情欲不可自拔,总之,早年为尼的经历,并没有洗尽胡太后浸染世俗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充华,宣武灵皇后,本名胡仙真,这个曾经权势滔天又文武双全的女人,曾不惧“立子杀母”旧例,在嫔妃们都退缩的情况下执意生下了皇子,侥幸逃过一死;

也曾毒杀亲子北魏孝明帝元诩,将尚在襁褓中的孙女‘元姑娘’捧上了皇位,谎称“皇太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帝就此诞生;

不过一天,又将元姑娘拉下皇位,改立已故宗室临洮王年仅3岁的世子为帝.......

一桩桩一件件,行事作风可谓狠辣无比。

这样雷厉风行的胡太后,最后竟被扔进了河里淹死,难免让人不为之唏嘘!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尼姑庵走进后宫

要说南北朝时期,整个社会处于不知“谁主沉浮”的混乱阶段。

简单来说,南朝,即原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建立的晋国的延续;北朝,即“五胡乱华”侵入中原的夷狄。

尽管当时南北分裂,但是在崇尚佛教这一方面,南北是出奇地一致。

唐代诗人杜牧曾感叹南朝遗留的众多佛寺作一著名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北朝亦如此,北魏太后胡充华便是从尼姑庵走进后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太后在成年之时便出家为尼,原因不知。

相传她出生之际曾有相士说:这姑娘大贵,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

果不其然,在胡太后的姑妈刻意安排下,面容娇美的胡太后“意外”被北魏宣武帝拓跋元恪看上,从此还俗进了皇宫。

当时北魏有一条旧制,即“立子杀母”,也就是说,太子的生母如果不是皇后就要被处死。

胡太后却仍然坚持生下了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孝明帝元诩,她却在宦官刘腾、大臣于忠、崔光等设法保护下逃过了这一关。公元515年,元恪去世,6岁的元诩即位,她先被尊为皇太妃,后被为皇太后。(原皇太后被她撵进了尼姑庵)

自此,胡太后开始了长达13年的临朝听政。

她也是史上第一个不是皇帝却被大臣们称为“陛下”的女人,也是第一个不是皇帝却自称“朕”的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权力一到手,她先踢开了曾有恩于她的于忠;又花巨资大肆修建寺庙;又常到宗戚勋贵家里,和这些人优游玩乐;还和长相英俊的小叔子清河王元怿有私情。

直到曾力保她性命的宦官刘腾“叛变”,杀死清河王怿,幽禁了胡太后。

胡太后一直被幽禁到刘腾死后,在她闹着落发出家后,孝明帝终究将她放了出来。

胡太后出来后,先是利落的除掉了与自己为敌的大臣,后顺利重掌朝政。但孝明帝不再是几岁的小孩子,他已成年,怎么可能还任由母亲把持朝政,于是母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

胡太后担心自己被儿子处死,索性先下手为强,先是谎称潘嫔生下了“皇子”,后毒死了孝明帝,那年孝明帝19岁。

孝明帝死后,胡太后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孙女,也就是元姑娘,坐在了皇位上,隔天又立年仅三岁的元钊做皇帝。

但是这一系列操作,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武泰元年(528年),满秀容部落酋长、大军阀尔朱荣以皇帝被太后毒杀为借口,出兵反叛,抓住了胡太后和小皇帝元钊,把两人投到黄河里溺死。

自此,肆无忌惮的胡太后,结束了她复杂的一生。

直到魏武帝时,才以皇后的礼节把她重新安葬,并追加谥号为“灵”。

一见‘情’字误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太后除了跟清河王有私情,她还看上了当时北魏名将杨大眼之子杨白花。

据说这杨白花不仅武艺高强,也是活脱脱的一名美男子。

据《梁书》记载:“神念少善骑射,既老不衰,尝于高祖前手执二刀楯,左右交度,驰马往来,冠绝群伍。时复有杨华者,能作惊军骑,并一时妙捷,高祖深叹赏之。”

在胡太后的威胁下,杨白花作了她的入幕之宾。

只不过“妾有情,郎无意”,

早就惊恐不已的杨白花,在父亲杨大眼死后,

改名为杨华,带着父亲的尸体,率领部众南逃梁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太后得知后伤心不已,于是写下一首《杨白华歌》,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蹄歌之,声甚凄断。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杨白华歌》

字字句句寄托着相思之情,作为一朝太后,这行事作风真的风流至极。

随风飘逝的杨花借指离她而去的情人,白花亦是杨白花的名字,从此“杨白花”三个字便有了另一层含义,即“薄幸之人”。

胡太后不会知道,她这首《杨白华歌》竟成了后世众多诗人赞赏的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