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aron Han Joon Magnan-Park

译者:易二三

校对:覃天

来源:Criterion

(2023年3月14日)

吴宇森是一位香港电影大师,他以枪战片类型方面的独特艺术成就而蜚声全 球,将传统的功夫片现代化,在其中加入了枪林弹雨。

吴宇森1946年出生于中国广州,在香港石硖尾的贫民区长大。他们一家得到路德教会的扶持,包括为他提供教育资金。

为了回报,他曾考虑加入神职人员的行列,但教士们看到了他身上的潜力,并建议他坚持从事艺术工作。我们也许可以把这视作一种神圣的干预行为。

吴宇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宇森

在吴宇森最重要的早期作品之一——武侠片《豪侠》(1979)中,许多影响都可以追溯到他在香港电影制作体系中的摸爬滚打。二十三岁时,他开始在国泰电影公司担任制片助理,之后在邵氏影业成为张彻的助理导演和场记。

张彻是香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导演之一,他因将往常以女性为中心的武侠片男性化而闻名;相比之下,他的同僚胡金铨更愿意延续该类型的传统,常常以女侠为主角。

有一次,吴宇森的同事们试图让他转行做演员,但张彻否决了这一想法,并称吴宇森的前途在于导演。这给了他磨练技艺的自信——事实证明,张彻的言传身教对吴宇森往后拍摄的电影影响至深,尤其是《豪侠》。

《豪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豪侠》

1973年,27岁的吴宇森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即独立制作的《铁汉柔情》;同年晚些时候,嘉禾电影公司的老板邹文怀跟他签了约(最终也同意发行《铁汉柔情》)。这使得吴宇森成为了一个「少壮派」的电影人,因为在香港电影的制片厂制度下,一个人通常要等到四十多岁才能当上导演。邹文怀认可、欣赏并支持吴宇森改造而非仅仅重复电影类型的能力。

在嘉禾,吴宇森迅速创造了票房成功且创意突破的记录。为了打破当时最赚钱的喜剧片的标准程式,吴宇森选择翻拍了一个更为幽默版本的《帝女花》(1976),并在《发钱寒》(1977)中采取了夸张的喜剧手法。

《发钱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钱寒》

虽然《豪侠》不是吴宇森在嘉禾拍摄的票房上比较成功的电影之一,但这是他第一部正式的武侠片——这一类型在70年代末已经被功夫片所取代。张彻在《独臂刀》(1967)等影片中所着重塑造的英勇游侠的形象,长期主导着武侠这一类型。

吴宇森从张彻的作品中继承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对友谊、侠义、忠勇的核心关注,以及大量的尸体、精心设计的打斗场面和肢体层面的伤害呈现。张彻的电影倾向于关注单个、双人或集体的男性英雄,吴宇森则一直偏爱双雄组合,如《豪侠》。

《独臂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臂刀》

同样重要的是,从吴宇森的职业生涯初始,香港电影就不是他唯一的灵感来源。与其他许多香港新浪潮的导演不同,如徐克和许鞍华,吴宇森没有接受过任何海外电影学校的教育。然而,他与这些新浪潮导演一样,对全球电影有一种亲近感,包括好莱坞电影、欧洲艺术电影和实验电影——他们随后一同将这些灵感引向了香港电影制作的复兴。吴宇森曾谈到一些对他影响很大的导演,包括让-吕克·戈达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萨姆·佩金帕和黑泽明——其中最后一位的作品是《豪侠》的重要参考坐标。

70年代的香港电影以「拳头和枕头」(分别指向充满暴力和性爱元素的卖座电影)打天下。吴宇森没有像楚原在《爱奴》(1972)中那样将两者结合起来,而是选择了聚焦于暴力,尽管是有目的的暴力。吴宇森以意想不到的兄弟情谊为基础,极力打造一种庄严高尚的英雄主义,从而将他自己的诠释融进了侠义精神。

《爱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奴》

在《史记》的一个章节中,司马迁首次以书面形式为游侠列传。司马迁将游侠尊为中国最初的武林好汉,他们愿意为正义而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实现他们的信念。简而言之,他们总是忠于自己的誓言。他们愿意将暴力作为最后的手段,这与儒家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儒家思想优先倡导文化修为的培养,把行使暴力的专属权利归于国家。由此产生的儒家正统思想,即文官重于武将,从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开始,到1912年清朝被推翻为止,延续了两千多年。军兵必须为国家服务,完全没有像游侠那样的独立人士的一席之地。

吴宇森通过《豪侠》中的双男主——张三(韦白饰)和青衣(刘松仁饰)的形象,首次确立了他对这一传统的阐释:当一个游侠在对方身上体认到自己对最高理想的坚持时,就会出现充满侠义精神的兄弟情谊。因其稀有性、形成时所获得的快感以及短暂性(刀光剑影之间,生死都是未知数),这种兄弟情谊超越了所有其他可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种精神在《豪侠》的结尾得到了体现,当时青衣为张三挡下了必中的月影剑。对于青衣来说,这是最光荣的死法。

《豪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豪侠》

这种理想化的兄弟情在吴宇森后来的枪战片中得到了延续,特别是《喋血双雄》(1989),当然也包括《英雄本色》(1986)、《英雄本色2》(1987)、《义胆群英》(1989)、《喋血街头》(1990)、《纵横四海》(1991)和《辣手神探》(1992)。这些影片为吴宇森带来了国际赞誉,甚至激发了好莱坞动作导演学习他的技巧。那些欣赏吴宇森动作片风格的人,将关注双枪的使用、优雅的枪战、「墨西哥式对峙」(Mexican standoff)、主人公在面对绝境时摆出的背靠背姿势、酷炫的太阳镜和风衣、纷飞的白鸽以及反复出现的宗教室内空间。尽管这些风格特征在吴宇森后来赶赴美国拍摄的大片中都很明显,但游侠的主题却没有一并传承下去。

吴宇森在好莱坞的激进转变在《变脸》(1997)中最为明显,在该片中,对立的兄弟情谊是不可能成立的,联邦调查局的特工立志将他的宿敌致死——完全颠覆了《豪侠》的结局。

《变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变脸》

这种游侠之间的兄弟情谊显然更为被人看重,因为有许多人自称是游侠,但却没有遵守游侠必须坚守的信念。此外,由于侠义精神广为人知,不择手段的人可能会为了私欲而胡编乱造。在《豪侠》中,高朋(刘江饰)就是这种精神的篡改者,他恣意地使用金钱、计谋、神剑和背叛作为有效手段,以证明他成为伪游侠的最终目标是正确的。虽然高朋在影片开始时就在庆祝自己作为著名游侠之子的身份,但他既没有必备的技能、也没有意愿成为真正的游侠。高朋缺乏武功,这一点在开场时就很明显,当时白忠堂(李海生饰)和他的手下因为宿怨袭击了正在举行婚礼的高家庄。因此,高朋想方设法鼓动张三帮助他对白忠堂进行报复,他花钱为张三生病的母亲购买昂贵的药物,并在张母死后出资为她厚葬。由于自己不善心计,张三并没有意识到高朋只不过把他看作可以随意牺牲的雇佣兵。

最终,能与张三建立真正的兄弟情的只有青衣——他是个酒徒,替人消灾,对他所杀的人怀有深切的同情。正是青衣对白忠堂的宅邸、随从和战略的侦查,为这对游侠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同时,当高朋的新娘试图杀了他时,他毫不犹豫地出手先杀死了她;高朋还设计杀害了师公并偷走了他的神剑;此外,高朋杀了拒绝助纣为虐的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豪侠》充满了花招和类型的混合,为吴宇森后来的「喋血式」电影树立了许多风格上的标志。打斗场上大量的血腥画面代表了张彻的阳刚美学的延续,但吴宇森与他的导师不同,放弃了那些肢解的场景。过渡的划镜头在影片中共出现了16次,是其使用最普遍的电影技术——这是对黑泽明的致敬,在张三和青衣袭击白忠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吴宇森经常使用变焦镜头来突出人物之间的精神、情感和道德差异——也许最明显的是青衣和一个歌妓(魏秋桦饰)在一起时,她的主动求爱并未能点燃他的心。为了表现他的主演们在没有特技替身的情况下完成了精心编排的打戏,吴宇森采用了变焦、长镜头、广角镜头、慢动作镜头、反向动作和画外空间等手法。有些打斗场面在吴宇森将镜头切换到新的角度之前就已经进行了20多次的回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张三和青衣合力对抗睡佛狂刀时,喜剧效果最为明显,而张三和安天命(由影片的武术指导冯克安饰演)之间的决斗则是纯粹的技巧之争,他想证明自己是最强的刀客。不难看出,演员们都在真正的武术大师那里勤奋训练,然后为这场特殊的决斗进行准备,并将其表现得非常完美。在香港或其他地方以刀剑打斗为主的动作片中,甚至还有一种解除武器的独到技巧:当安天命试图展示一个新招式——将他的佩刀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时,张三在两只手流转之间就拦截住了他的刀,然后一举砍下了他的右前臂。

在《豪侠》中,吴宇森与好莱坞充满特效的动作大片背道而驰,展现了一种东方的武侠典范:侠义兄弟情战胜了不可能的困难,一个游侠牺牲自己来保护另一个游侠,从而将这一信念化为永恒。《豪侠》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动作片,而且也是这位导演后来许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作品的原型,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