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光之旅

——记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漠河市立人学校校长马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建国(左二)为学生辅导功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建国(左)在向前来调研的黑龙江省检察院大兴安岭分院检察长刘兆达展示学校的荣誉墙。

北纬53度,是漠河的纬度。记者刚下车,白茫茫的雪地上跑来一个身影:“今晚能看到北极光,留下一起欣赏吧!”初见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漠河市立人学校校长马建国,记者就深切感受到这个山东汉子洋溢的热情。

马建国今年50岁,老家在山东菏泽,1997年,从黑龙江省克山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便只身留在祖国北疆,成为北极镇中心学校的一名教师。“我上大学时,一位老师告诉我,漠河是我们国家唯一可以看到极光的地方。大学毕业后,我一路向北踏上寻光之旅,曾经我也有机会离开,但孩子们需要我,我放不下他们。”当记者问马建国为何在这个边陲小城坚守这么多年,他回答道。

从县城到村里不通公路,80多公里的路程要三个半小时才能到达;村里用柴油机限时供电,晚上漆黑一片;北极村的冬天来得早,从9月底开始飘雪,长达六七个月,最低气温达零下四五十摄氏度,而教室里只有一个大油桶改造的铁炉子,靠烧柴取暖……

更令马建国忧心的是,这里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成绩普遍偏差。对此,马建国常常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给学生们“开小灶”。遇上村里农忙时节,家长们无法顾及孩子,马建国还要给孩子们上晚自习。

2007年一个冬夜,马建国下了晚自习走路回家,天寒地滑,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医生告诉他要卧床休息,但在家待了一个多星期,马建国就拄着双拐一路挪到学校。因为班里30多名学生临近中考,他心里着急。

“我一回到班里,孩子们特别高兴。看我坚持上课,他们也非常努力。”马建国说,那年,全班有6个孩子考进重点高中,创下全乡镇历年来最好成绩。同年,他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2013年,马建国担任北极镇中心学校校长。在他的坚持下,学校每学期都拿出一部分经费,安排教师到省里的先进学校学习。通过学习交流,学校的教师们借鉴先进办学经验,不断完善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2021年,马建国荣获全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在北极镇中心学校工作25年后,2022年9月,马建国被调到漠河市立人学校担任校长。来到立人学校后,他秉承“创办北纬53°有温度的教育”这一理念,带领同事创建“做红烛先锋 育红色精英”党建品牌,提出“七彩德育”作为“底色教育”的德育板块,把培养具有“七立品格”(立身、立志、立德、立才、立业、立功、立言)的少年作为德育总目标。在马建国带领下,学校先后获得“黑龙江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大兴安岭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马建国一直非常关注教育问题。“一个国家能否称得上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关键要看自主人才培养能否支撑国家参与世界最前沿、最先进的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马建国认为,在守住教育公平底线的基础上,要更加关注“两端”:一端是对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开辟和畅通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绿色通道”,满足科技创新的所急所需;另一端是要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机制改革,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

采访中,马建国告诉记者,黑龙江边境地区地域偏远,自然条件艰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难”。“漠河市作为我国最北、纬度最高、气候最冷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基础条件较差,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在校学生数不断下滑,导致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困难。”

“我希望国家给予边境县考生更多的优惠政策,帮助边境地区考生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身在最北、坚守最北!作为基层教育代表,我也将以助力边疆教育发展为己任,努力让边疆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展望未来,马建国满怀期待地说。

(检察日报 韩兵 聂颖 赵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