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魂幡”就是是一种丧葬用品,多数地方都是用一根长长的柳枝,把用纸帛制作的纸幡挂起来,通常是挂在人们祭奠死者的灵棚口,一直到出殡随棺木一起下葬。在出殡的时候,一般由长孙或长子举起引魂幡,走在出殡队伍的最前列。持引魂幡的时候,其杆靠在胸前,而幡却掠过头顶。在死者被埋入坟墓后,引魂幡将被插在墓上,直到随风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魂幡的由来

北宋司马光在《书仪》中说:

“古者凿木为重,以主其神。今令式亦有之,然士民之家未尝识也。故用束帛依神,谓之魂帛,亦古礼之遗意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今的的人,不知道古时候的“凿木为重”是啥意思,所以束帛依神,叫“魂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魂帛”又是什么意思呢?“魂帛”其实说的就是“束帛”,那么“束帛”又是什么呢?束帛就是将帛卷两端相向而束之,即将一块绢帛从两端向内卷到一起,然后扎起来。后来又改束帛为结帛。结帛形制,至明时已无可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丘浚辑家礼,惟见摺帛为长条,交互穿结,上出其首,旁出两耳,下垂其余为两足,肖人形,清时尚用其式。辗转至今,其式遂歧为魂幡。古人认为,一个人死后,不会马上走入黄泉路,而是会在它熟悉的地方留恋,于是人们就想出并设计制作出引魂幡,使得与肉体一起被埋到坟墓中去,早登极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魂幡的种类

引魂幡主要有“片幡”和“鹤幡”两种制作规格。片幡各地制作方法并不一样。苏、鲁、豫、鲁一带多用红、绿、黑三色彩纸,剪成碗口大小的 “画”字和“寿”字图案,连接成七尺七寸长的燕尾形彩带,一式两面,分别挑在竹竿上。鹤幡则是用彩色纸糊成鹤、篮、桶、球等四物,也挑在竹竿上。有些地方不仅有牌子幡、六尘幡、筒子幡、门幡、花篮、鱼儿幡、闹嶓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魂幡怎么写

灵幡两边飘带所写的字:要求最后一个字必须占上“生”。比如下面这个灵幡的飘带:

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

玉女送蓬莱驾鹤逍遥

“金童前引”分别对应着“生”、“旺”、“死”、“绝”,再从“生旺死绝”往下念,念到最后那个“去”字便占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幡中间的飘带所写的字:要求最后一个字男占“生”,女占“旺”。比如故父名叫刘根明,终年77岁,那么则可写成:耄故显考刘公讳永生之引魂幡。从“耄”字起生,念到最后那个“幡”字,便占上“生”。女占“旺”则是,例如逝去的人叫王美娟,终年86岁,可写成:期颐故显妣周门王氏美娟引魂幡。假设姓名是两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间加个“宝”字,即“引魂宝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是不到60岁故去的,在“故”字前写“世”字,如果是60--70岁故去的,在“故”字前写“耆”字,如果70到80岁故去的,在“故”字前写“耄”字。如果是80--90岁故去的,在“故”字前写“期颐”二字。比如某人是49岁故去的,其灵幡应写“世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魂幡应该由谁来扛

“引魂幡”一般分为三种,:白幡、花幡、红幡“,白幡”代表着逝去的人有儿女,“花幡”代表逝者已经有了孙子与孙女。“红幡”则代表着逝者已经已经有了重孙。扛幡也很有讲究的。它须由对应的人来扛,比如、“白幡”应由长子扛,“花幡”应长孙来扛,而红幡则由重孙来扛。父死以左手扛“引魂幡”,母死以右手扛“引魂幡”。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地方都有着特定的因此,因此按照当地的习俗来决定由谁抗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到最后

如今的人们,虽然把传统的习俗继承了下来,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物品的背后的含义了。后人把“打幡儿”看成是一种孝道的体现,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的仪式。而引魂幡一起,其实就意味着丧事进入尾声,也真正意味着我们的亲人,要真正的要离我们而去。所以,尽孝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