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作是“黑船来航”,它开启了日本的近代史。

文/马国川

01

黑船来航

1853年7月8日,一支美国船队来到了东京湾。

这些船比当时日本的船只大得多,甚至比现在的日本船只还要大20倍;这些船只不仅高大雄伟,而且还是技术领先于日本木船无数倍的蒸汽船。

由于船只看起来都是黑漆漆的,所以日本人把它称作“黑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记录的黑船图,图源:Wikipedia

在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作是“黑船来航”,它开启了日本的近代史

美国人称这支舰队为东印度舰队,舰队的司令叫马休·卡尔布莱斯·佩里。马休于1852年3月接到了这样一个命令——担任美国东印度舰队的司令到日本去。同年11月,他从美国出发,途径非洲,横渡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到了亚洲后的第一站是琉球,也就是今天的冲绳。之后从琉球一路北上,才到了日本的东京湾。

此时此刻我们可能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当时的美国一定要派人到日本来?而且要大张旗鼓地派遣东印度舰队司令率领着舰队前来日本?

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实行和清王朝一样的闭关锁国体制。在1633年至1639年期间,日本连续颁布数条锁国令:

第一,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与海外往来,偷渡者要处以死刑;

第二,取缔天主教的传教活动;

第三,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只实行严密的监视,贸易活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

但当时的美国总统给东印度舰队马休·佩里将军的指令,便是让他打开日本国门,缔结通商条约。

02

为鲸鱼而来的舰队

为什么美国看中了日本呢?这其实和海洋里的鲸鱼有关。

我们知道鸦片战争起源于鸦片,但不一定知道日本的开国斗争起源于鲸鱼。

这是因为在19世纪中叶,鲸鱼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我们今天的想象——鲸鱼油在当时的欧洲、美国是很重要的油料,美国居民普遍使用鲸鱼油作为家庭照明能源。

18世纪中叶,由于美国、北欧等国家对鲸鱼的大规模捕杀,鲸鱼数量骤减,鲸鱼油料在供应上已处于吃紧的状态,其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在乘船寻找鲸鱼资源时,人们发现了日本海域里的大量鲸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式捕鲸莳絵图,图源:Wikipedia

由于锁国令的存在,当时的日本是不允许海外船只靠近国土的,但巨大的利益驱使人们冒险前来捕杀鲸鱼。然而这又滋生出了更多问题:不幸发生海难,哪里能提供避难所?如何满足远航船只的淡水、食物与燃料等多方面物资的补给?

答案十分明了。

美国派遣东印度舰队前来日本,要求日本打开国门的“黑船来航”事件的根本原因,其实只是想让日本解决美国船只的补给问题而已。

之后便是日本幕府派遣使者前来与美国人交涉等诸多事宜,于次年双方签订了《神奈川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涵盖四个方面:

一,开放下田、函馆两个港口和美国通商;

二,对遇难的美国船民给予救助;

三,给予美国单方面最惠国待遇;

四,允许美国派驻领事到日本来。

03

相同的开端,不同的结局

1854年2月,日本开放了国门。

我们不禁要问,英国人为了打开清朝的国门,经过了一场鸦片战争才得以实现目的。美国人为鲸鱼油而来,为什么日本没有发生一场鲸鱼油战争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日本虽然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但是它仍然保留着和世界沟通的渠道。幕府时代,日本一直允许荷兰、中国两个国家的商船与之通商,但通商的条件之一便是商船们在来往日本时需要上交一份写有世界新闻的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船宣传画,来源:Wikipedia

日本的统治阶层精英们知悉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结局,明白锁国体制无法面对列强的挑战,而顽固抵抗势必会迎来屈辱的结局。

敲开日本国门的西方列强并没有烧杀抢掠,这种相对温和的方式使日本得以用更加积极正面的态度去了解西方先进的科技文明。

自此,日本接纳了全新的文明与政治制度,开启近代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