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如何解决边远山区群众缺医少药尤其急需先进医疗技术这一问题?担负“椒乡”45万边远山区百姓健康的广西天等县人民医院想群众求医所想,通过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在探索解决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作了有效尝试。

去年以来,天等县人民医院推行跨省区“组团式”医疗帮扶工作新模式,得到对口帮扶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的大力帮助和鼎力支持,医疗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自去年5月底以来,江门市人民医院已先后派出8名专家到天等县开展医疗帮扶;做大做强五个重点专科;推进“五大中心”建设;开展了4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属于天等县首次手术26项。多个领域技术创新有新突破,多项实现零的突破,有的新技术属崇左市乃至区内县级综合医院领先水平;已争取到粤桂协作资金155万元用于硬件建设;医院三级手术占比47.3%;医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5.4%。医院硬件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医院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了大医院先进医疗技术和优良医疗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帮扶工作队员开展教学查房。农飞文摄

粤桂组团帮扶协作 助力山区乡村振兴

粤桂协作一家亲,医疗帮扶显真情。据了解,目前,天等县45万人口中,就有17万外出务工人员,占总人口37.78%,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广东

边远山区天等县有“椒乡”美称,但医疗基础条件较差,医疗基础设施及医院管理及服务水平等诸多方面有待发展和提高。

“组团式”帮扶国家重点县级综合医院,是帮扶边远山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重头戏。粤桂“组团式”跨省区对口医疗帮扶,是广东、广西两地长期良好合作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广东助力广西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力量之一。开展医疗帮扶,为推动天等乡村振兴助力。

“去年5月30日,江门市人民医院与我们医院签订了‘组团式’帮扶协议,按照我们医院的需求,在2年内,帮扶方已分批派出8名重点专科专家组成了帮扶工作组,并由帮扶方医院团委书记、副主任医师冯瑞强带队,在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方面,给我们医院更多的帮扶。”天等县人民医院院长莫树生说道。

为使帮扶工作落地有声,双方共同制定了帮扶方案,明确帮扶任务和目标,签订了协议,深度沟通与磋商,结合天等县人民医院医疗诊断和医疗技术的薄弱环节,明确了需要帮扶的骨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等5个重点专科。

在帮扶期间,帮扶专家把家安在天等,把心放在医院,把自己的医疗技术尽可能多地留在天等,让天等县群众能享受到更多的新的医疗技术,做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让椒乡百姓健康有保障。

突出重点专科建设 多项技术零的突破

针对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的不足,专家们建议在上述5个重点学科上“大动刀子”,并在医院上下形成了共识。即对各个专科进行精细化分科与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让更多的专科病症患者可以在县人民医院得到有效治疗。

在帮扶专家指导下,天等县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

作为骨科专家的冯瑞强,协助医院将骨外科分为一病区和二病区,进一步促进科室亚专科发展。在冯瑞强的指导下,天等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成功完成崇左市区域内县级综合医院首例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的脊柱手术(UBE),填补了天等县在该项技术领域的空白。骨科已成功开展了16项新技术新项目。

重症医学科也分一病区和二病区,床位从16张增加到32张,为病患者提供了便利的硬件设施和优良的服务。该专科也先后成功开展了超声引导性空肠管置入术、舌下微循环成像在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状态中的评估与应用等多项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属崇左市区域县级综合医院领先。

在粤桂协作“组团式”医疗帮扶专家的指导下,重症医学科二病区黄宝宁医师在今年6月参加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举办的第八届“人福杯”重症镇痛镇静病历讨论大赛广西赛区荣获优秀奖,实现了该专科医师参加广西乃至全国高级别大赛获奖零的突破。

普外科开展多项风险高、难度大的中肝肿瘤切除等新技术,其中第八段肿瘤切除为近五年该医院的首例。

帮扶专家队还帮助推进了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该院卒中中心防治综合考评去年以来每月排名区内县级综合医院前三,其中2023年5月排名全区第一。胸痛中心已经较为成熟的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技术和数量在全市七个县范围内属于前列,保证了急性心梗病人得到最快的救治。目前已经开展两例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在广西区内县级综合医院处于领先地位。

跨省区“组团式“医疗帮扶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得到快速、有效推进,帮助边远山区群众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团式帮扶专家参与义诊活动。黄淑颖摄

加大学科人才培育 聚焦医教协同发展

在医疗帮扶专家的帮扶下,医院5个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新成效,40多新技术新项目实现了医院历史性的突破,其中26项填补医院空白,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在崇左区域乃至全区同级综合医院属于领先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帮扶专家协助医院全力抓好人才培育。

医疗帮扶专家团队协助医院推行一系列的学科人才培育新举措,加强医务人员传帮带的培育,通过“师傅带徒弟”,培养科室骨干人员。制定帮带措施,每个科室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选取骨干人员,进行一对一培养,每名骨干培养时间不低于三个月。采取教学查房、理论授课、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演示、门诊带教、远程授课等方式,沉浸式帮带,目前已培养骨干超过20人,选派医生、护理及行政管理人员17人到江门市人民医院开展1-3个月的跟班学习。

注重因“病”施教,注重推广适宜技术,聚焦医、教、研三方协同发展。开展帮扶一年半以来,已成功立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助力培育研究型技术人才。医院目前发展到拥有高级职称人员99名,其中仅2023年就有18名医护人员通过了副高级职称评审,11名医护人员通过了高级职称评审。

“我作为医疗帮扶专家,来到天等县进行医疗帮扶1年半以来,深刻了解到边远山区医疗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边远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使我感同身受,我们决不负众望,力所能及地帮助医院提高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帮助山区百姓解除病痛,减少医疗费用,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冯瑞强情真意切地说道。

粤桂“组团式”医疗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天等县人民医院人才培养的做法和经验将在近期召开的在全区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黄学安、农飞文、黄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