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谢冬梅

单位 | 柳州市人民医院

1

前 言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病因至今不是很明确。患者多为慢性起病,程度不同的进行性贫血,外周血中出现不同成熟度的幼稚红细胞、肝脾肿大及骨质硬化改变,病理基础表现为骨髓成纤维组织增生、巨核细胞和骨髓细胞增生和髓外造血。PMF临床分为纤维化前期和纤维化期。PM起病较隐匿,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现报道1例因下肢水肿就诊患者,最终诊断为CALR基因Exon9突变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

2

案例经过

患者,女,44岁。因“右下肢水肿半月余,左下肢水肿1周”于2020年8月7日入院。既往体健。

患者诉半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右下肢水肿,未予重视,1周前开始出现左下肢水肿,外院输液治疗(具体不详)。3天前突然出现腹痛不适,以左侧腹部为主,呈持续性,呈阵发性加重,无胸闷、胸痛,无心悸、气促,无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无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无腹胀、纳差,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下肢水肿查因”收入我科,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未见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查体:T:36.3℃,P:82次/分,R:18次/分,BP:93/61mmHg;神清,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不大,HR8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大平脐,无压痛,左下肢轻度水肿,右下肢未见明显水肿。

1. 血常规、凝血五项、促红细胞生成素测定,如图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血常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凝血五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促红细胞生成素

2.肾功能三项:肌酐36.8umol/L↓,尿酸390.3umol/L↑。血脂四项、血气分析、肝功能八项、电解质四项、空腹血糖、肿瘤标志物检测[5项]、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尿液分析、 粪便常规+隐血试验正常;叶酸、铁蛋白、维生素B12测定及β2微球蛋白正常。

3.输血前三项、乙肝标志物定量测定、 乙型肝炎DNA测定、其他肝炎抗体测定[4项][甲丁戊庚]未见明显异常。

4.彩超:

下肢血管彩超:双侧大隐、小隐、股、腘、胫前、胫后静脉未见异常。

腹部+泌尿系彩超:脾肿大, 膀胱显示不清, 肝、胆、胰、双肾未见异常,双输尿管未见扩张。

心脏彩超:心脏形态、结构及心功能未见异常。

5. CT:

胸部(肺)平扫:1.两肺下叶炎症。2.所及两侧肱骨、肩胛骨及胸廓诸骨广泛密度增高。3.脾大。

颈、胸、全腹平扫+增强+三维成像:1.全身骨质广泛密度增高,请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2.脾明显增大;脾静脉增宽。3.右肺门和纵隔内多发淋巴结增大;两肺淋巴管炎;建议结合临床。4.子宫节育环植入术后;子宫颈显示饱满、增大;右侧附件区环形强化影,囊肿?左侧髂血管旁低密度灶,拟淋巴管囊肿;建议完善盆腔MR平扫+增强检查。5.两肺下叶炎症,较前稍吸收减少。左肺上叶间隔旁肺气肿。6.甲状腺左侧叶小结节。7.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显示。(图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颈、胸、全腹CT

6. 形态学

外周血细胞形态可见红细胞大小不一,有核红细胞及泪滴形红细胞(图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 血涂片

骨髓形态学提示此次涂片骨髓有核细胞少,中性中、晚幼粒及分叶核粒细胞比率增高,请结合临床(图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 骨髓报告

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送检组织1条,长约1.7cm,HE及PAS染色示骨髓组织纤维组织增生,少量形态可识别的偏成熟阶段粒红系细胞散在分布,巨核细胞不少,分叶核为主,局灶呈小簇状分布,可见少许核深染、浓集的巨核细胞;网状纤维染色(MF-2级);免疫组化结果:CD34、CD117个别(+),E-cad红系(+),MPO粒细胞(+),CD3、CD20淋巴细胞(+),骨髓纤维化(图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 骨髓病理

7. 骨髓免疫分型:

1)CD34+细胞约占全部有核细胞的1.08%,比例不高,未见明显异常.

2)中性粒细胞约占全部有核细胞的60.40%,可见CD13/CD16,CD15/CD11b分化发育异常 .单核细胞约占全部有核细胞的3.29%,以CD14+CD64+成熟单核细胞为主.淋巴细胞约占全部有核细胞的19.61%,以CD2+T淋巴细胞为主。

8. 基因

JAK2基因V617F突变定性检测:阴性

CALR基因9号外显子突变:阳性

MPL W515L/K基因突变定性检测:阴性

JAK2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阴性

BCR/ABL (P190,P210,P230型)检测:阴性。

9.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46,XX[5]。

3

案例分析

患者女性,44岁,主诉:右下肢水肿半月余,左下肢水肿1周。入院检查B超示脾肿大,血常规示轻度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及泪滴形红细胞;CT可见颅底颌面部骨、两侧肱骨、肩胛骨、胸廓诸骨、颈胸腰椎体及附件、骨盆诸骨广泛密度增高。脾明显增大。

骨髓接近干抽 ,骨髓形态学提示此次涂片骨髓有核细胞少,中性中、晚幼粒及分叶核粒细胞比率增高。骨髓组织纤维组织增生,巨核细胞不少,分叶核为主,局灶呈小簇状分布,可见少许核深染、浓集的巨核细胞;网状纤维染色(MF-2级);染色体正常;CALR基因9号外显子突变:阳性;JAK2/V617F、MPL W515L/K、JAK2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BCR/ABL (P190,P210,P230型)检测均阴性。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CT及形态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结果,诊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PSS 2分,中危)明确。患者自测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分为45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态(PS)评分为1分。患者有贫血、巨脾等。我们选用沙利度胺、泼尼松、十一酸睾酮促进造血,芦可替尼缩脾改善全身症状等治疗,目前定期随访中。

4

知识拓展

1. PMF的概念

目前,PMF是唯一的一种在医学术语中没有肿瘤细胞的肿瘤。PMF是一种BCR-ABL融合基因阴性、慢性、进展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肿瘤细胞克隆性增殖, 导致大量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导致骨髓纤维化及髓样化生, 发生肝脾、淋巴结、乳腺等髓外造血。CALR的Ⅰ型突变为52个碱基对的缺失,此种突变的预后较好;Ⅱ型突变为5个碱基对的插入,此类突变容易引发血栓;三阴患者(无基因突变)的预后反而较差。

2.骨髓纤维化分级标准

表1 WHO(2016)骨髓纤维化分级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诊断标准

采用WHO(2016)诊断标准,包括纤维化前/早期PMF(表2)和明显纤维化期PMF(表3)。

表2 纤维化前/早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3 明显纤维化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总 结

PMF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导致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以骨髓衰竭和髓外造血为特点。该病症状隐匿常不典型。本例患者因“下肢水肿、腹痛”外院就诊,治疗效果欠佳,随后我院心血管科住院,发现贫血,脾大转入血液科,在血涂片中发现泪滴样红细胞,临床根据检验提供的线索,经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基因检测等诊断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PSS 2分,中危)。(MPN-10)评分为45分,ECOG 1分。

目前唯一能够治愈MF的方式是Allo-HSCT。但Allo-HSCT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移植相关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再加移植条件限制严格,并非所有患者适合。患者目前非高危组,鉴于脾大、贫血症状,结合预后分组,芦可替尼为一线治疗首选;针对贫血,我们采用沙利度胺、泼尼松、十一酸睾酮改善贫血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5,36(9):721-725.

[2]ThieleJ,KvasnickaHM,FacchettiF,etal.Europeanconsensusongradingbonemarrowfibrosisandassessmentofcellularity[J].Haematologica,2005,90(8):1128-1132.

[3]ArberDA,OraziA,HasserjianR,etal.The2016revisionto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classificationofmyeloidneoplasmsandacuteleukemia[J].Blood,2016,127(20):23912405.

[4]CervantesF,DupriezB,PereiraA,etal.NewprognosticscoringsystemforprimarymyelofibrosisbasedonastudyoftheInternationalWorkingGroupforMyelofibrosisResearchandTreatment[J].Blood,2009,113(13):2895-2901.

[5]PassamontiF,CervantesF,VannucchiAM,etal.Adynamicprognosticmodeltopredictsurvivalinprimarymyelofibrosis:astudybytheIWGMRT(InternationalWorkingGroupfor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ResearchandTreatment)[J].Blood,2010,115(9):1703-1708.

[6]GangatN,CaramazzaD,VaidyaR,etal.DIPSSplus:arefinedDynamicInternationalPrognosticScoringSystemforprimarymyelofibrosisthatincorporatesprognosticinformationfromkaryotype,plateletcount,andtransfusionstatus[J].JClinOncol,2011,29(4):392-397.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