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

然而,对于大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他背后的女人却远不止一个。刘邦拥有众多娇妻美妾,他的后宫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

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刘邦的后宫自然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吕雉作为刘邦的原配发妻,与刘邦最为宠爱的戚夫人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两人的斗争最终以戚夫人被吕后残忍制成人彘的结局收场。

何为人彘呢?

“人彘”是一种极为残忍的惩罚方式。吕后砍掉了戚夫人的手脚,将她放入一个坛子里,给她灌下哑药,挖掉她的双眼,然后将这个坛子放入猪圈,让她自生自灭。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戚夫人是刘邦最喜爱的宠姬,为何刘邦不阻止吕后的行为呢?

事实上,当时刘邦已经去世,他无法再保护戚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刘邦临终之前,他曾为戚夫人准备了四条后路。但令人遗憾的是,戚夫人并没有选择任何一条路,导致了她最后的悲惨结局。

那么,刘邦为戚夫人准备的四条后路是什么呢?为何她没有选择任何一条路呢?吕后与戚夫人之间又有着怎么的矛盾呢?

刘邦,一个出身贫寒的小混混,凭借机敏和手段在乡间闯荡,虽然生活混乱,却也过得逍遥自在。

然而,在他遇到吕雉的父亲后,命运发生了转折。吕父独具慧眼,看出刘邦并非池中之物,于是决定将如花似玉、家境殷实的吕雉许配给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吕雉年仅十几岁,青春貌美,而刘邦已经是个三十多岁的成熟男子,甚至还有一个儿子。

这种年龄和背景的巨大差异,对于吕雉来说几乎是个无法承受的打击。然而,无论她内心如何抗拒,吕父的决心无人能改,她只能含泪接受了这个安排。

婚后,吕雉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勤俭持家,照顾夫君和公婆。然而,刘邦却醉心于战争,常常无暇顾及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在与项羽的战斗中,他甚至在战败后抛下了妻儿,独自逃离。

吕雉,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那段艰难的时期里,不仅失去了丈夫的庇护,还被迫在楚营中作为人质,受尽了屈辱和苦难。

尽管如此,她仍然坚信刘邦不会抛弃她,期待着他的救援。但当她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刘邦身边时,却发现他身边已经有了另一个女人——戚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刘邦的逃亡时期,他偶然闯入了戚夫人的家中。戚夫人的父亲,得知这位不速之客的真实身份后,不仅没有将他交出去,反而热情款待。

当追兵紧随而至时,戚夫人果断地将刘邦藏在家中的水井里。正是由于这个临时的避难所,刘邦得以逃过一劫。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戚夫人的父亲在见到刘邦后,与吕雉的父亲一样,认为这位男子绝非寻常之辈,未来必定成就一番伟业。

因此,他也有意将女儿许配给刘邦。此时的戚夫人正值青春年华,美貌动人,刘邦自然不会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戚夫人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她的美貌。她色艺俱佳,能歌善舞,棋艺高超,而且手工制作技艺也相当出色。

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自然赢得了刘邦的宠爱。自此以后,无论南征北讨,刘邦都带着戚夫人随行,她几乎从未离开过他的身边。

随着时间的流逝,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并决定迎回发妻吕雉。然而,此时的吕雉由于多年的操劳和苦难,已经变得憔悴衰老。

刘邦虽然出于亲情和感激将她封为皇后,但对她已经没有了夫妻之间的感情。

而吕雉为什么与戚夫人之间有那么大的敌意呢?刘邦的宠爱是一方面,更多的则是储君之位。

在古代,嫡长子继承皇位是一种普遍的规矩。刘邦称帝后,他遵循这一传统,立吕雉为皇后,并将他和吕雉的儿子刘盈确立为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戚夫人的得宠,她开始对这种安排产生不满。她认为吕雉在外的流落经历使她不配坐上皇后之位,更认为吕雉的儿子刘盈也不应被立为太子。

因此,戚夫人萌生了争夺储君之位的野心,竟想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与刘盈竞争太子之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刘邦的耳边,戚夫人时常吹起枕边风,用她的眼泪和柔弱来打动刘邦。刘邦对她的宠爱让他有些心软,同时考虑到刘盈的性格较为软弱,他认为刘如意可能更适合储君之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有了废黜刘盈、改立太子的想法。这一消息传到吕后的耳中,引起了她的极大恐慌。她绝不允许自己的儿子被废黜。

为了挽救这一局面,吕后急忙请教隐居的谋臣张良。张良为她出谋划策,建议在刘邦下次召见时,让刘盈身后跟着四位顶尖的隐士作为师傅。

当刘邦看到刘盈身后有四位高人辅佐时,他认为刘盈已经建立了威望,因此打消了废黜太子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一决策让戚夫人陷入了困境。她的野心被暴露无遗,这也让吕后对她产生了更大的敌意。

吕后是一个聪明狡诈、心思缜密的女人,她对戚夫人怀有深深的敌意,并决定在刘邦去世后对她展开报复。

刘邦死后,吕后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开始对她进行残酷的惩罚。戚夫人的头发被剃去,颈上套着铁圈,身穿囚衣,被迫在永巷舂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戚夫人在此刻并未选择忍气吞声,反而大张旗鼓地唱出了《舂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歌词中的含义清晰明了,她仍在期待自己的儿子能够前来解救她,并助她夺回帝王之位。但当时刘如意只是一个年幼的孩子,他如何能与经验丰富的吕雉相抗衡?

戚夫人的这种做法,不仅使自己陷入了绝境,也连累了自己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雉在得知此事后大怒,她冷笑道:“你还指望你的儿子吗?”

随后便下令毒杀了刘如意,对戚夫人施以酷刑,砍断了她的手脚,剜去眼珠,熏聋耳朵,灌下哑药,最后将她丢进了猪圈。

其实,在刘邦临终前,他深知吕雉的为人,肯定是不会放过戚夫人的,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宠姬,刘邦为戚夫人安排了四条后路,可谁知,戚夫人一条也没有选,最后被制成了“人彘”。

那么,刘邦安排的四条后路分别是什么呢?

首先,他希望戚夫人能够承认吕雉的地位,并敬奉她为主。刘邦深知吕雉虽然看似狠辣,但内心实则充满善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只要戚夫人表现出适当的恭顺,吕雉或许不会对她下杀手。然而,戚夫人素来傲慢自大,根本不把刘邦的劝告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

此外,刘邦还为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安排了封地,并封他为赵王。这一举措的意图很明显:一旦刘邦离世,无法再保护戚夫人母子,他们可以选择前往封地,远离京都的是非之地。

只要不回到京都,吕雉便无法轻易对他们下手。然而,戚夫人似乎对这种安排并不满意,依然固执地留在京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条路就是为了确保刘如意在封地的安全,刘邦还找到了朝廷重臣周昌,对他进行了“托孤”。

他命令周昌前往赵国,亲自辅佐刘如意,并强调要贴身保护刘如意的安全。

最后,刘邦还写了一份《手敕太子文》,交给了太子刘盈。在这封信中,他恳切地请求刘盈关照戚夫人母子二人。

由于刘盈性格温和、心慈手软,刘邦相信他会遵从自己的意愿。而这封信的存在,也间接向吕后传达了他的意图和要求。

虽然,刘邦为了自己的宠姬安排了这么多,但架不住戚夫人的“作”呀,作来作去,自己最后落得那样一个下场,是在让人唏嘘不已。

在历史上,吕后与戚夫人的恩怨早已埋下伏笔。早在刘邦考虑废太子的时候,两者的矛盾就已经激化,预示着未来的生死对决。

戚夫人因为一己之私欲,变得盲目而失去理智,没有听从刘邦的劝告和安排,而是选择与吕后对抗。

然而,她没有权谋和靠山,根本无法与权势滔天的吕后相抗衡。这正应了那句古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后汉书》《戚夫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