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客户端 孟一

“刚从内蒙干了一个月,安装传送带,挣了9000多!”家住邹城市钢山街道的孙连贵今年55岁,典型的山东大汉,老家在邹城郭里镇,早年进城一直做零工。

“俺是啥活都干,原来就在马路边蹲活,风吹日晒的,有时活还接不上茬。”干零工挺自由,但也有不少苦恼。

“自从有了这个零工小站,俺就不用东奔西跑地到处找活了,三个多月,在这接了8个活!”

老孙口中的“零工小站”是邹城市钢山街道零工小站。二十多张桌椅,免费供应茶水,有卫生间,不像大型人力资源市场那样“气派”,但却深受老孙这些零工们的欢迎。

“这个小站就在原来的‘马路市场’附近建设,8月份投入运行。”邹城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饶志如向记者介绍。“原来这里能够形成‘马路市场’,肯定是找活的和招工的都觉着方便,已经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老地方,我们零工小站的建设尽量考虑当地零工求职招聘习惯,这样比新开辟地方好接受、也便于推广。”目前,邹城市城区已经建设零工小站4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们那有干装修活的人不,我家饭店想着拾掇拾掇,”零工小站公益岗杜大姐正忙着,忽然来了个电话找她要人。“你那具体啥活,能给多少钱,我记录下来,有合适的马上联系你!”杜大姐一边接电话、一边记录,显得有条不紊。

零工小站由政府投资建设,积极引入社会化力量加入运营。在运营人员安排上,当地街道办事处招募了部分公益性岗位,杜大姐就是8月份招募上岗的,现在已经能够熟练应对。在供需对接上,当地积极引入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岗位发布、人员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有效提升了小站岗位资源的丰富性和对接服务的专业性。

村庄、社区群众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怎样解决这一矛盾?济宁市探索在群众家门口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不增加大的财政投入,没有专门的编制,类似邹城钢山街道这样的零工小站,正在济宁全市推广铺开。

2023年以来,济宁市积极依托镇村公共场地、邮政(快递)网点以及各类合作社、经销点等资源,建设就业驿站、零工小站,并引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等市场主体参与,全市156个乡镇实现了就业驿站全覆盖,位于村庄、社区的零工小站、乐业小筑等越来越多,形成了家门口的“岗位集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样才能引导社会化、市场化力量参与?

“要找准利益结合点!”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东利回答记者,“我们在村庄、社区等最基层建设服务站点,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地找工作,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市场主体发展。比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其中,能够扩大机构的劳动力信息来源,扩展业务覆盖范围,一举两得、互促互利。”

“忙起来就有使不完的劲,就有挣不完的钱。”刚从内蒙古回来的老孙,又在零工小站找到了活——有家企业需要装卸工,得忙活好几天。

有了零工肖战,相信老孙会一直像今年一样忙忙活活!

通讯员 徐文锋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