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音乐在东亚地位尴尬,不仅流行歌曲大量翻唱、引用日韩曲目,很多听上去大气磅礴、很有中国风的曲目其实也是日本人创作的。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不是专业音乐人不作评论,但是其中的一些谣言,笔者倒想吐槽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清朝存放全部传统雅乐的太常寺被日本人借机洗劫,杀光全部人员、抢了所有工尺谱 … 造成中国雅乐失传。

由于日本人的烧杀劫掠,中国音乐被强行断了传承,重归虚无空白。当中华结束外扰内乱,有精力重新学习西洋音乐时,又因时间不足而至现今的落后。现在不少人坚信,这就是当下中国音乐没落的原因。

一种说法是不是事实,要先看它的来源。“日军掠毁太常寺”说,据一些网友的查证考据最早出自《看历史》杂志2016年第十期的《中国雅乐史》(作者署名:唐博)。其中相关内容原话如下: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日本第一时间攻占太常寺,杀光全部乐工,抢了所有工尺谱,造成中国雅乐失传。所以章太炎在《讨满洲檄》中发出了这样的叹息:“使我衣冠礼乐,夷为牛马”。

怎么说呢?这颇有“缝合怪”的味道。

首先,章太炎发表《讨满洲檄》的目的,是声讨清王朝的罪恶,号召天下同胞共襄反清大业。这和日本人毁中国雅乐怎么扯上关系?是指清廷在日本人掠毁其下属的太常寺时,也出工出力了?

其次,章太炎是叹息“使我衣冠礼乐,夷为牛马”,但不是在叹息日本人毁了雅乐。原文是“氈笠绛英以为帽,端罩箭衣以为服,索头垂尾以为鬘,鞅靷璎珞以为饰;往时以蓄发死者,徧于天下,至今受其维絷,使我衣冠礼乐,夷为牛马,其罪十四也”。

章太炎明明是在控诉满清剃发易服,毁我华夏传统衣冠。这么断章取义,就可以成为日本人毁雅乐的旁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文章似乎没有搞明白雅乐谱是什么。清代雅乐是工尺谱、律吕谱、减字谱三种同时并用,光抢工尺谱怎么断传承?另外因涉及合奏,很多情况下三谱是合写在一起,怎么单抢工尺谱,从谱集里单独裁走么?

注:笛、箫、笙等管乐器多用工尺谱;钟、磬等敲击乐器多用律吕谱;琴、瑟等弦乐器多用减字谱。

最后,来看看太常寺是不是真的被杀光、抢光了。

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7月14日攻陷北京。两个月后,流亡西安的小朝廷以光绪的名义向北京的朝廷留守人员发出了一份上谕,要求庆亲王奕劻组织人员去祭拜皇陵和太庙。

己未,谕内阁:“朕恭奉慈与西幸,忽忽已两阅月,陵寝坛庙,久疏对越,每念及此,惄马难安。着庆亲王奕劻于在京近支王贝勒等,敬谨派员前往东陵、西陵、太庙恭代致祭。其坛庙各处,着太常寺将应派各员,照例分派前往行礼,用表朕尊祖敬宗、昭告神祇之至意。”
《德宗实录·卷四七一》

谕令中专门指出太常寺需组织人员负责,因为这种皇家祭祀必须使用雅乐。如果说人员还能在两个月内临时招募一些凑数,那么被“抢光、毁光”的乐器、乐谱、礼仪规制等等从哪里来?临时去找日本人借么?

有些人辩解说,是当时的乐者凭借记忆部分重建了雅乐。先不说这和“失传说”自相矛盾,这也太小看文化传承了。

“雅乐”不单单是乐谱,还包含各种乐器(如编钟、编磬、琴、瑟、笙、竽、箫、篪、埙、管、篴、籥、柷、敔、建鼓、搏拊、鼗鼓等)的制作规制、演奏技法;音律划分规则(清代使用十四律)、定调律方法;礼服、礼器、道具的编制和使用规范;配套的舞蹈编排等等。

这数千年的传承积累,如果真的全没了,不是组织一点人,靠两个月的回忆就能重建的。所以事实其实很清晰,不论日本人是否洗劫过太常寺,雅乐都没有失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雅乐”并不是像武侠小说里的“秘籍”一样是种“孤本”。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它被分散留存在不同的书籍(还有从业者大脑)中,如《钦定诗经乐谱》《坛庙祭祀节考》《钦定各郊坛庙乐章》《乐律全书》等等。

不仅《四库全书》这种大型丛书会辑录,各地书坊、书友会收藏。不少地方县志也会记录“雅乐”相关内容(主要为“祭孔”的相关内容)。

所以说当时“雅乐”不是仅藏于京师太常寺,国内是到处都有(现今各地上规模的图书馆一样可以找到相关藏书)。同时各地乐工虽然水平可能不如太常寺,但他们维系传承的能力和资源还是有的。因此即便是太常寺被彻底毁灭,也不可能造成雅乐突然失传。

这种谣言能盛行的真正原因是,可以用“耻辱”来掩盖“耻辱”。落后不是自己的责任,是被迫的,自己不是问题的制造者而是受害者。就好比学习差,不是因为不努力学习,而是“贪玩”这个恶魔,掠夺了我的学习时间。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