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委的陈昌浩,在大授衔中未获得任何军衔。

他曾是中共苏区的“三驾马车”之一,论资排辈,没几人能比得上,还曾领导过红四方面军,指挥过西路军部队作战,直接领导过的高级将领无数。

那么,有这样资历的人,为何在1955年的全国大授衔中,没被中共中央授予任何军衔呢?要知道他曾经的部下,有的都是大将,元帅了,可为啥就唯独他没有军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北京火车站。

一队身着军服的警卫员护着刘少奇等人,站在月台上,似是在等着什么人。

车站的工作人员和部分乘客虽然紧张万分,但也不禁好奇起来,到底是哪位人物,可以让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刘少奇同志,都来亲自迎接呢?

不多时,答案揭晓,等来自苏联的火车进站,缓缓停靠后,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提着包,从车上下来了。

刘少奇见到了他,立马快步上前,笑着和他握了握手,高兴地说:“欢迎回国,陈昌浩同志!”这位,便是曾与徐向前元帅共同领导过红四方面军的,前中央军委委员的陈昌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1937年,离开故国,前往苏联治病后,此后十数年他一直没有机会回国,都没能亲眼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这让他十分遗憾。

此番回国,也是历经波折,好在成功抵达了北京,这个满身风尘的男人,看着面前这些多年未见的熟悉的脸庞,不免开始心酸起来。

还没等他把这种情绪抒发完,这群老战友们就拉着他走出了车站,上了专车。

“我们这是去哪?”陈昌浩看着车窗外熟悉又陌生的景色,发出了疑问。

旁边的人笑道:“去老徐那,他已经备好薄酒,等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徐,即是徐向前元帅,那时他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事务繁多,就没有去迎接归国的陈昌浩,而是嘱咐众人接到人后,就到他那去。

到了地方,徐向前元帅已经站在门口等着了,两个曾经共事多年的老搭档一见面,倍感亲热,随即一起进了屋。

陈昌浩原本只以为就这些人来徐向前的家中一聚,哪想到,还有很多曾经的西路军将领,苏区的领导人,也在此恭候他。

得此对待,让他这个出国多年的人,一时间有些受宠若惊,险些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在这个本是值得庆祝的日子,陈昌浩却出乎意料地,不顾众人阻拦,执意给每一位曾经的部下,一一拱手致歉。

看着这位“老领导”满脸愧疚,挨个鞠躬的样子,大家都于心不忍,继而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些已经牺牲多年的西路军同志们。

等陈昌浩到了一名女子面前时,他却踌躇了许久,还是她主动伸出手后,陈昌浩才握了上去。

看着那个记忆中的女孩,如今已经有了皱纹的脸庞,他哽咽地说:“我对不起你,琴秋,这些年,你受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他称作琴秋的女子,轻轻拍了拍他的手,柔声说道:“回来就好。”

这两位从前的夫妻,革命恋人,现在已各自成家了,说再多也于事无补,剩下的,只有心里无法抹去的遗憾。

为什么陈昌浩会如此作态,他是做了什么事,才会要一一的给曾经的战友同志们,道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曾与徐向前元帅平级的陈昌浩在大授衔中,未获得任何军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949年,新的国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这代表了新中国的建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真正地站了起来。

而为了从遭受列强欺凌都不敢还手的清政府,发展到在朝鲜力挫“联合国军”的新中国,无数先辈奋勇作战,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谓是献出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表彰这些于国于党有功的人,中央决定对其实行表彰,并依据各人的贡献和资历,分别授予具体军衔。

按理说,曾是红四方面军总政委的陈昌浩,以其资历,怎么也该在这批人里,可那天,他却未出现在中南海授勋的现场。

1927年,湖北武汉市。

在车站的大厅里,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正依依不舍地和自己的妻子作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他妻子小腹异常隆起,显然是已经怀孕了,而能让他选择暂时抛下妻子,前往远方的,就是中共党组织指派的任务。

为了进一步加强陈昌浩的共产主义理论学习,增强他领导武装革命的能力,以此提高革命队伍的战斗力,他被党组织安排去苏联进行系统的学习。

临别时,陈昌浩告诉妻子,他已经想好了这个还在母亲肚里的孩子的名字了,就叫:陈洋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苏联的那三年里,这个20出头的年轻人,废寝忘食地学习着学院里,老师教授的一切知识,为了节约党组织给的经费,他能不吃的就不吃,能不用的就不用,过得十分寒酸。

靠着对妻儿的思念,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他撑过了那一千多个日夜。

等回到中国时,已经是1930年的10月,来不及与妻儿见面,他迅速赶到了上海,因党组织的安排,担任了共青团的江苏省省委常委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年,革命形势依旧严峻,数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都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剿。

为了抗衡反动派的力量,中共中央决定在派几个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党内人才,去根据地进一步发展武装力量。

而去苏联留过学的陈昌浩,无疑就是最好的人选之一。

1931年春天,陈昌浩在时任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总理的指示下,由顾顺章领着,乘船去了鄂豫皖根据地,并出任了该根据地的军事委员会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5个月,陈昌浩就在徐向前等人的协助下,成功在根据地发展出了红军时代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部队之一——“红四方面军”。

11月7日,一个名为七里坪的小山村里,红四军正式成立。看着这些很多还尚显青涩的年轻人,陈昌浩决心好好地领导他们,带领他们让中国重换日月。

这时任谁也不会相信,未来,将会有超700位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从这支队伍里走出。

尽管当时徐向前是名义上的军队总指挥,但是依据“党指挥枪”的一贯原则,这支部队的实际指挥,其实还是任总政委的陈昌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后的四年时间里,陈昌浩率领着这支猛将如云的部队,接连赢下黄安、潢光等重要战役,并屡次率军从各地军阀的围攻中保住革命力量。

1934年,由于陈昌浩战功卓著,且把川陕根据地发展到了只在中央苏区后的,第二大区,被中共中央选为了中央候补委员。

在长征期间,为了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央将红一军和红四军混编后,分为了左路军和右路军,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便和陈昌浩的右路军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长征结束,红军主力部队会师成功。为了打通国际路线,获取到苏联的直接支持,中央决定让陈昌浩和徐向前率2万多名指战员,渡过黄河,前往河西走廊,这就是西路军的前身。

此后数月里发生的一切事情,也将成为所有西路军幸存者,后半生永远无法忘却的惨痛回忆,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在西路军时,还比徐向前元帅大一级的人,一个在工农红军时期,就领导整整一个方面军的人物,为什么在1955年的时候,没被中央授予任何军衔?

说起陈昌浩此人,也是颇为传奇,年少参与革命,成为中共主要领导人之一,后来还去了苏联,参与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德国法西斯战斗过。

有着如此传奇经历的人,按理说不应该在新中国的授衔中,一无所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10月,由陈昌浩率领的河西部队,在前往河西走廊时,与闻讯而来的国民党部队交战。

虽然靠着出色的指挥和战士们英勇的战斗,打退了来犯的敌人,但是整个河西部队和红军主力的直接联系就此被切断了,至此,双方只能通过电报联系。

这为后面西路军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可真正造成整支部队分崩离析的原因,还是由于领导者的一意孤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在和河西部队的联系被切断后,中共中央就曾考虑过,是不是把河西部队调回来,或者就地发展根据地,从而放弃西进的策略。

当时,陈昌浩见与大部队失联,也就放弃了夺取宁夏的计划,不过他并不想在付出这么大代价的情况下,再放弃西进。

他是一个在苏联待过多年的人,他十分明白苏联的军事实力之强,只要西进路线打通,获得了共产国际的直接军事援助,国内的革命绝不会如此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西路军的军委会上,他作为委员会主席,便反对了中共中央让他们放弃西进的提议,并说服了其余的人。

中央针对此事也没有具体决断,见他们有信心完成任务,便同意了西进计划。

结果,在接下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整支西路军在不断的战斗中,人数锐减到了一万五千人。

蒋介石为了截断西路军,和在西北盘踞多年的军阀马步芳合作,出动了大批敌军,利用本地优势,对西路军的士兵进行了残酷围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由于西路军过度深入大西北,没半点后勤援助,也无友军协同作战,很快便陷入到弹尽粮绝的境遇。

1937年初,西路军在高台的据点失守,军长董振堂和三千多名战士壮烈牺牲,全部被马家军屠杀,另有四千人为了活命,只得自行解散武装,隐入民间。

此战过后,几乎全部西路军的女兵们,不是遭敌军欺辱致死,就是只能四处乞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昌浩作为西路军军委的主席,也是靠着装成乞丐,沿街乞讨,才堪堪脱离险境。

本来,吃了这么大个败仗,按理说也该撤回去了,谁知,陈昌浩下定决心,势必要打通西进路,带着还没恢复元气的部队,又杀了回去。

结果,在倪家营这个地方,又被马家军打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最后在1937年3月,整支部队只剩下三千个人了,不得已,他只能让部队全部撤回黄河以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进失败后,陈昌浩回到了延安,不久因胃溃疡犯了,去苏联治病,直到多年后,才得以回国。

晚年,他将西进失败的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是为了革命能成功,才这样做的。

2001年,解放军参谋部在《人民日报》上,为陈昌浩正名,确认西路军的惨败,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陈昌浩为何回国后没有授军衔,那时因为他回来后,担任的是文职,并不在军队里了,按授衔的标准,他自然也就不在其中了。

参考资料:

《功勋卓著 英名永存——纪念徐向前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国解放军总参部.《人民日报》

《走出尘封的历史:陈昌浩与西路军》.炎黄春秋

《陈昌浩》.中共信阳党史网

《纪念陈昌浩同志诞辰110周年》.人民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