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用心做产业发展的“领头雁”,用情做村民需求的“贴心人”,用力做乡村治理的“引路人”,从教育系统走向乡村,他们不忘教书育人初心,践行驻村帮扶使命。本期跟随记者,一起聆听教育人的驻村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坤到省广播电视台宣传竹根河农产品

“张书记吃了吗?来我家‘打猪晃’吧。”

张书记,来家里坐坐。”

“张书记,山里冬天很冷,我给您做了双棉鞋,您一定要穿上啊。”

走在金寨县吴家店镇竹根河村,凡是见了张坤,村民都是一口一个“张书记”叫得格外亲切,张坤也都笑盈盈地说着并不标准的当地方言和大伙唠着家常。

2021年6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选派张坤为竹根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没有任何基层经验的他在和大伙打交道时,比预想要容易一些。“这都因为是之前的驻村第一书记给大伙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拿到‘接力棒’的时候已经有了基础,在感受到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光荣时,也同样体会到了压力和职责重大。”张坤说。

通过向帮扶单位销售农产品、代销其他企业产品,竹根河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1年的28.39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140.12万元。收入虽然上去了,张坤却犯了愁:以后驻村工作队一旦撤回,没有帮扶单位支持,初级农产品卖不出去,或者说卖给其他加工企业,利润太低,村集体经济会出现断崖式下滑。

“你们村里‘史河源’商标很好,不要给别人了,自己用,可以和其他企业合作。”吴家店镇市场监督所所长余学龙的一句话让张坤有了想法。从此,张坤带着村镇干部踏上了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合作之路,委托企业订单式收购村民的高山特色农产品,打造出村级“史河源”系列品牌产品,走“乡村旅游+产品销售”的发展之路,今年农产品销售已达18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突破200万元。

经济发展得快,头发也白得快。村里两位先后和张坤搭档的老书记江华盛、新书记罗炬都向记者说起了张坤的头发——来时满头黑发,现在白了很多,估计三年下来,头发就全白了。

这一路走来,大伙都说着张坤的不易和艰辛,可他自己却说:“这些年和太多部门打过交道,到处去求资金求项目求资源,一开始还有点难为情,每次都是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介绍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驻村第一书记到哪儿都受欢迎。”

“我就喜欢跟你们驻村第一书记聊天,你们有想法。”

“你们驻村第一书记来找我我才知道村子有啥需求,你们得常来。”

“你们驻村第一书记从城里过来不容易,很高兴遇到困难时你们能想到找我。”

“找他们的次数太多了,和很多人都处成了朋友。”张坤说,“即便有的人转岗了,还会主动联系我,问问新的部门能不能帮上点什么。”

为啥驻村第一书记这么受欢迎?

“大概是因为驻村第一书记‘住’进了大伙的心里。”张坤回答道,“第一书记不是一个人,背后有着强大的支持力量。”(记者 黄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