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梳子长

两木梳子短

三木梳子梳成婆姨汉

双双核桃

双双枣

双双儿女满炕跑

这是陕北结婚上头时,上头人唱得上头歌。上头人,通俗一点,即结婚时进入洞房后的司仪。上头,陕北结婚时的一种风俗。

上头,新郎新娘入洞房后举行的一项仪式。新娘新郎并排盘膝坐在炕上,男左,女右。新郎的右衣襟压于新娘的左衣襟上,表示已同房同床。上头人用一双齿木梳子把新娘的头发搭在新郎的头上梳理,一边梳,一边咿咿呀呀唱上头歌。唱完歌,上头人给新娘把头发盘在头上,做个花髻上头仪式宣告结束。

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枣”出现在洞房花烛夜,可见“枣”在陕北人心目中的地位,这里的“枣”寓意早生贵子。

陕北号称枣乡,走在陕北黄土高原这块古老而又广饶的土地上,看到最多的就是枣树。山山茆茆、沟沟岔岔、房前屋后都能看到枣树的踪影。甚至在那悬崖峭壁上突兀地长着一棵枣树,如果是在秋天,那枣树上老远就可以看见挂着鲜红的枣,人未近,枣香已扑鼻。

枣树在陕北之多之光,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惊叹!你甚至可以看到上百年的枣树,躯干已经腐朽,给人的错觉似乎用手轻轻地一推,就轰然倒地。可就是那些老树,每年的春天都可以抽出几枝嫩绿的枝条来,到了秋天那些枝条上挂满了沉甸甸红彤彤的枣子。即使你把枣树砍伐了,到了春天深埋在地下的根系还回努力的探出头,长成新的枣树,不过一年枣子就挂满了枝头。

陕北大红枣主要产于黄河沿岸的宜川、延川、清涧、吴堡、佳县、神木、府谷、绥德等县。红枣品类众多,其中清涧大枣〔黄河滩枣〕,延川的狗头枣最为出名。狗头枣,头小尾大,大者如核桃般大小。核小、皮薄、肉厚、味醇、油性大、色红、酸甜可口、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闻名于世。

这要从枣树的生活习性说起。红枣的适宜生态条件是干燥少雨,阳光充足。枣树的适应能力特别强,耐寒﹙—30度﹚,耐高温﹙43度﹚,耐盐碱,耐贫瘠,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而广饶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给枣树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空间。

陕北人吃枣从枣子颜色泛白就开始,其他地方青枣不可吃,青枣淡而无味,吃多了并且容易拉肚子。陕北的青枣不一样,枣青色泛白的时候就可以食用。青枣清脆爽口,余味微甜。

秋天枣成熟得时候,几乎陕北的每个小村庄都被枣海淹没。放眼望去,这儿那儿,高矮大小的枣树上都挂满了红彤彤的枣子。有些枣树上的枣子太多,已经把枝条都压弯了,一眼望去,都是赏心悦目的红枣。微风一吹,熟透的枣噼里啪啦往下掉。

落地是熟透的枣,捡一棵枣儿。轻轻地一掰,骨肉分离,核小肉厚,枣肉可以拉成丝儿。未吃,涎水已流。咬一口,绵柔沙甜。咝!枣的香甜直入心扉。老年人爱吃落地的枣,喜欢它的绵柔。年轻人小孩子爱吃挂在枝头的枣,清脆爽口。喀嚓!喀嚓!吃了一颗还想吃一颗,嘴根本停不下来。

枣最好吃的时间是清晨有雾气的时候或者下雨天。那时候的枣经过雨露的洗礼,爽脆的不得了,摘一颗枣,喀嚓咬一口,爽脆香甜。此时的枣爽、脆、鲜、甜、全员集中。

陕北人好客大方,如果你是外地人到陕北做客。到了谁家里,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好客的主人会端一大盘子枣放在你面前,更有的人家索性提一筐枣子放在你面前。主人会笑着说,吃吧,俺们家的枣可香可甜哩。

枣早已走进了陕北人的生活里,枣糕,陕北人的黄米年糕里,加入枣泥,年糕米香醇厚、枣香浓郁,二者相得益彰。枣馍,白面馒头里包几颗枣,大人爱吃孩子们的最爱。

红枣米汤,陕北小米慢火熬煮,米汤粘糯爽口,清香四溢,饭汤表面有一层油亮的米脂油。小米米汤,营养价值高,解渴顶饱。如果熬煮米汤的时候再加入几颗红枣,米香加枣香,香上加香,那就是锦上添花。

醉枣,枣的另一种吃法。有道是:日吃三枣,长生不老。红枣本就营养价值高,一经醉过的醉枣,矿物质含量增多,每100克含75毫克,其营养价值更为丰富。有枣的地方,人大多长寿,这与吃枣分不开的。醉枣一般在冬至节气过后,即可开坛食用。

醉枣制作简单:原料红枣、高度白酒。红枣选用颗粒饱满,没有损伤的枣,尽可能用刚从树上摘下来得枣,熟透落地的枣容易泡烂。碗中盛酒,让每一颗枣都过一下酒,然后依次放入坛中,最后一层再喷洒一点酒。用保鲜膜封住坛口,放置阴凉处,时隔半月二十即可食用。

醉枣好吃,可不要贪吃哟!特别是小孩子,不然枣醉,人也醉。枣乡的枣香,人更美!(文/刘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