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由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牵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与骨医网共同主办,《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协办,贵州省人民医院承办的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巡讲项目系列活动-贵阳站隆重召开。会议以“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为主题,着眼国家骨科加速康复建设战略部署,聚焦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新进展、新技术、新理念、新经验、新观点”,为国内百余位新老“盆友”们带来国内外最前沿的治疗理念、固定策略和实战技巧,共同推广环骨盆损伤数智化创新技术,携手推动我国骨科精准医疗的创新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现场

# 学术饕餮,群贤毕至

大会执行主席、贵州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朱建国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与会嘉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建国教授主持开幕式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有: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委、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贵州医科大学田晓滨教授,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副组长、国际内固定研究会 (AO) 创伤中国区主席、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教授,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余斌教授,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执行副院长李忠哲教授,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运动康复学组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副院长刘亚波教授,中华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副主任委员、贵州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人民医院李波教授,国家卫健委骨创伤专项能力培训项目组副组长、国际内固定研究会 (AO) 创伤中国华中区主席、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陈仲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膝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贵州省人民医院孙立教授,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主任委员、贵州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院长、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开伟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曹奇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郭晓东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林涨源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赵春鹏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刘福尧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春庆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杨明辉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芮碧宇教授,烟台山医院孙涛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书权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张一教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颇教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徐林教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鄢陵教授,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曾勇教授,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张全教授,兴义市人民医院赵宝平教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陈德斌教授。会议伊始,贵州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健教授代表大会组委会欢迎各位专家的莅临,向各位专家为中国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示致敬。他指出,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巡讲项目为骨科同道们搭建了集学术、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平台。他希望,骨科同道能够团结协作,不忘初心,秉持踔厉奋发的精神,为中国骨科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健教授致辞

大会名誉主席田晓滨教授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由衷祝贺。“当今时代,骨科正朝向精准化、微创化和智能化发展”,他表示当今中国创伤骨科事业,机遇和挑战并存,更加凸显了医工协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相信通过“积极参与医工结合、医企结合,积极投入到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实践中,中国创伤骨科事业的发展将会取得更丰盛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晓滨教授致辞大会主席吴新宝教授在致辞中再次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会议主办方、协办方、承办方的精心组织、周到安排表示由衷感谢。他指出,以进一步推动环骨盆损伤微创治疗理念在骨科领域的发展,带动智能化、微创化、标准化治疗理念在全国骨科的落地实施以及不断进步为宗旨,让更多的病人、医生和医院真正受益。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将牵头成立“环骨盆损伤微创治疗联盟”,本次活动将作为联盟成立的“前站”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新宝教授致辞余斌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创伤骨科正朝向微创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巡讲”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骨科同道欢聚一堂,共同研讨和交流新技术、新理念、新进展,共同推进创伤骨科科技创新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斌教授致辞刘亚波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对促进贵州当地的学术交流,乃至全国的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希望由环骨盆损伤微创治疗联盟开创的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事业持续发展,永远长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亚波教授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嘉宾合影开幕式后,本次会议拉开帷幕。十二位讲者围绕相关主题和与会嘉宾交流学术心得,分享临床经验,现场学术氛围热烈。北京积水潭医院吴新宝教授回顾了智能化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的研发历程。他提到,骨盆骨折的治疗在创伤手术中难度最大且严重依赖临床经验。传统开放手术及徒手复位手术存在的问题,在机器人辅助下都能很好地解决,做到智能化、微创化、标准化。由于创伤小、出血少,明显降低了手术风险,也可缩短患者住院及术后康复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节省医疗资源。不仅让医生有了“超级助手”,也惠及了患者。他总结道,该产品的上市将极大推动骨盆骨折微创治疗理念的普及,使得“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的先进术式在我国更大范围应用推广,推动复杂骨折微创治疗时代加速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新宝教授作专题演讲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余斌教授结合多个临床病例介绍了改良Stoppa入路的操作要点、适应症,相较于髂腹股沟入路,其优点、缺点分别是什么?如何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等临床关注问题。他总结道,近年来,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盆骨折日渐流行,其具有直视下复位和固定四边体、支持钢板技术固定、钢板更易塑形、单切口复位固定双侧骨折等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斌教授作专题演讲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陈仲教授总结出髋臼骨折早期就需要行THR多半跟初次手术有关,由于基层医院医生对髋臼骨折手术认识不够,或者是技术问题导致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以及股骨头继发损伤。他指出,后壁固定失效是髋臼骨折术后晚期需要THR的主要原因,另外髋臼骨折早期未得到规范治疗,也会造成髋关节情况进一步恶化。髋臼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后可使用植骨造盖技术处理髋臼壁的缺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仲教授作专题演讲刘亚波教授、李波教授共同主持本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亚波教授、李波教授共同主持本节北京积水潭医院曹奇勇教授分享了自己对FFP骨折分型的看法,也结合病例指出,老年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显著疗效与并存的松动风险。他详述了老年骨盆骨折的治疗原则,指出应尽量微创,前后稳定。他总结道,老年骨盆骨折多移位小、易后环骨折,而老年骨盆骨折保守治疗有着死亡率高的问题,因此治疗应使其尽早下地负重,保证生活自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奇勇教授作专题演讲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郭晓东教授指出,髋臼骨折特点、固定方式的安全性与力学稳定性是入路选择的重要依据。他总结道,高位髂腹股沟入路较腹直肌旁入路、改良Stoppa入路能真正直视四方区和死亡冠,更方便暴露和处理,更适合于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特别是四方区骨折,适应症更广,并发症更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晓东教授作专题演讲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林涨源教授指出,复杂的髋臼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常伴有严重移位特别是旋转移位,普通平片的正确解读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骨折可以通过单一入路获得复位及固定。他总结道,髋臼骨折的治疗需要有完美的复位技术,可以通过直视下直接复位或者手摸心会等间接复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涨源教授作专题演讲北京积水潭医院赵春鹏教授结合多个临床病例分享道,有了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的助力,可以通过多模影像实现对骨折手术的全程三维导航,而且能够突破人的生理极限,实现大负载下精准、均速的平稳操作,对于老龄骨折患者有突出优势,“它还能提供复位路径的规划和建议,非常智能,复位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真正意义上实现骨盆骨折微创治疗,对病人康复和术后生活质量极为有利,期望早日将这一全球领先的技术应用于全国各地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春鹏教授作专题演讲

孙立教授张开伟教授共同主持本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立教授、张开伟教授共同主持本节北京积水潭医院杨明辉教授针对老年髋臼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展进行分析。他指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髋臼骨折患者日益增多,对于治疗的理念和治疗方式也要有更新。他总结道,切开复位内固定更适合于大多数患者,一期全髋置换则适用于有选择的患者。治疗中要考虑患者的耐受能力,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明辉教授作专题演讲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芮碧宇教授分享道,OSI牵引装置可以方便辅助骨盆和髋臼骨折复位,单一前路结合牵引装置可以处理较为复杂的骨盆和髋臼骨折(Tr、AC、ABC、ACPH)。他总结道,结合复位/固定机器人将使手术更为微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芮碧宇教授作专题演讲烟台山医院孙涛教授结合多个临床病例分享道,骨盆骨折的微创螺钉治疗风险较高、难度较大,辅助技术可以增加精准性和安全性。他指出,术前3D打印规划结合骨科机器人技术可更加精准、微创的置入螺钉治疗部分类型骨盆骨折,适用于移位较小的骨盆骨折或通过术前外架固定、牵引等治疗能够基本复位的骨盆骨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孙涛教授作专题演讲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书权教授详述了骨盆骨折微创复位技巧。他提到,术者应熟悉局部解剖及影像学,理解骨折的形成机制及复位顺序,重视软组织在复位中的作用,借助多种方式实现骨折的复位。他总结道,骨盆骨折可完全实现智能化复位固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书权教授作专题演讲贵州省人民医院张一教授结合多个临床病例分享道,原本骨盆髋臼骨折传统的许多治疗理念与目前ERAS理念背道而驰,随着ERAS的大力开展,在多方支持之下,贵州省人民医院从2019年开始着手开展了机器人手术。他介绍了严重的骨盆髋臼骨折损伤在骨科机器人的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的相关经验。他总结道,骨科机器人极大地缩短了学习曲线,真正做到了精准与微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一教授作专题演讲刘福尧教授、王春庆教授共同主持本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福尧教授、王春庆教授共同主持本节会议邀请到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颇教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徐林教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鄢陵教授、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曾勇教授、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张全教授、兴义市人民医院赵宝平教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陈德斌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参与互动讨论,同与会嘉宾围绕会议的讲题、病例及相关临床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讨论嘉宾:杨颇教授、徐林教授、鄢陵教授、曾勇教授、

张全教授、赵宝平教授、陈德斌教授

# 全球首创 智领未来

会议期间,罗森万能化骨科机器人惊艳亮相,这一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凭借真正的国际原创“硬科技”吸引了大批专家教授驻足参观交流,纷纷赞叹“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上岗’将加速推动骨科微创诊疗理念与技术推广,为骨科医生提供更先进、更安全、更高效的手术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低风险的诊疗服务,为骨科发展开辟新的方向”。罗森万相®是北京积水潭医院临床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以及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软件、硬件工程师们十多年深度医工结合、原研创新的结晶。与传统手术相比,罗森万相®通过先进的数智算法,3分钟即可快速规划复位路径;强劲机械臂载荷160N,达成亚毫米级精准闭合复位,术中零射线暴露,全程安全高效,真正满足新时代下骨科微创化、智能化、标准化治疗需求。罗森万相®已于2023年12月11日成功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罗森博特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第一家研发、制造、销售骨折自动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机器人产品的公司。未来,罗森博特将继续同临床专家紧密合作,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提供更完善的智能化骨科手术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在更多临床科室的应用拓展,以科技创新提升健康福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次学术交流都在为传承积蓄能量,每一次智慧碰撞都在为创新加筑信心。此次会议至此落下帷幕。张一教授在会议闭幕致辞中再次对与会嘉宾的积极参与、生动诠释表示诚挚感谢,并对会议主办方、协办方、承办方的精心组织、周到安排表示由衷感谢。他总结道,“未来,随着环骨盆损伤微创精准治疗理念及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将切实提升‘闭合复位+微创固定’先进术式的普及下沉,最终助力我国在复杂骨折微创治疗、加速康复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并最终惠及患者,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和康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一教授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