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布局的“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围绕特定产业研发共性关键技术,并与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助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12月26日,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支持下,由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与您共伍”沙龙活动在张江召开,探讨生物医药研发与转化的新趋势、新使命和新路径。

会上,平台服务手册正式对外发布,此次手册联合了54家企业共同发布,发布服务项目达350余项。据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积宗介绍,最新发布的功能型平台服务手册共聚焦20多个细分赛道和领域,面向未来抢占新赛道的创新事业,致力于服务高校研究所和中小企业。

找到解好“转化鸿沟”的最大公约数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成立于2017年,其成立得到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多个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指导。平台积极探索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的运行模式,加速生物医药创新,支持上海生物医药初创企业的孵化和成长。

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平台已经通过“建设+运行+服务”同步推进模式,建成了一整套硬件齐全、机制完善、运行高效的生物药研发服务体系,包括大分子生物药中试服务模块、药物制剂中试服务模块、细胞制剂检测服务模块和细胞制剂研发与制备服务模块。与此同时,围绕创新需求、技术研发、概念验证、成果转化和投资服务,通过合作成立项目公司、共建服务平台、成立联盟组织、共同开发项目和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方式,汇聚了一批高成长型的生物医药创新企业,推动了多项创新成果的研发转化。

平台首批核心成员大多是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上海实验动物中心、上海南方基因科技公司等“国家队”,随后不少生物医药产业新赛道的初创企业也加入其中。通过平台“朋友圈”已推动18家企业获得了融资。

“我们希望寻找到加速成果转化的‘最大公约数’,‘呼唤’出更多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实现平台‘穿针引线’的链接作用,‘唤醒’科研成果,护航转化道路,通过平台联盟的作用让好项目留在上海、留在浦东。”李积宗表示。

当天,荣灿生物医药技术(上海) 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章雪晴、上海湃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李铭曦、上海昊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星南等就核酸药物递送、AI赋能的精准肿瘤药物开发等话题做主旨演讲。

圆桌讨论围绕“生物医药行业研发与转化的探索和实践”为话题展开,嘉宾围绕多个热点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包括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及特殊物品通关措施、产学研融合推动成果转化、创新药物研发的监管和审批以及源头创新转化落地的措施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通临床端,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近年来,人工智能、基因与细胞治疗、生物递送等技术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热点,而上海也孕育着一批新赛道企业,如何为他们提供更“适宜”的服务,是平台一直思考的问题。

《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于今年发布,谋划未来三年促进基因治疗政策举措。基因治疗产品技术创新性强、前期投入大,《行动方案》提出加强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高质量专业孵化器,建立符合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基因治疗及相关领域工程化功能平台服务体系,加速概念验证、产品检测和中试放大,缩短研发、临床与生产周期。

在此背景下,11月平台再添重磅“模块”。新成立的上海申耀智造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负责细胞研发与制备服务模块。作为一家由政府和民营企业合作的公司,申耀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能,兼具“市场化、公益性和引领性”的特点,赋能细胞治疗的研发和转化,全力推动细胞治疗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该“模块“平台除了降低创新企业研发成本外,还与研究型医院等合作,让前沿细胞基因研究“直通”临床端。现场,上海申耀智造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晓铃就细胞治疗当前的挑战与机遇作了精彩分享。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之一,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对于创新的支撑效应日益凸显。目前上海已布局15家市级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

上海市科委研发基地建设与管理处处长毕聪表示,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一环,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已集聚了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企业,成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平台完成主体建设后要进一步完善平台创新赛道的布局、提升研发载体的横向协同能力等。

随着平台服务手册的发布、平台模块不断的完善。未来,功能型平台将在机制体制、自身能力和服务效能全面升级,致力于打造更加开放的生物医药综合创新服务平台。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