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观察和记录中国经济的第三年。时至今日,已经越来越难用一两个词汇来描述一个年份。2023年尤其不好形容。期待中的暖意并没有迅速到来,反倒像年末的气温,预言中的暖冬夹杂着间歇性寒潮,走出一条起伏不定的曲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外部环境作出了这样的描述:复杂、严峻、不确定。

相比复杂和严峻,不确定才是最难的。如果不确定并非来自外部环境,更令人迷茫。在越来越好和越来越难共存的今天,信心和信任已经比黄金更为可贵,我们也更强烈地需要共识和常识。

为了共识,我们应当看见。在宏观大势和微观个体之间,还有一片充满了个体经验的地带。我们会看见向好的数据,增长的趋势,也要看见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还有很多未被关注的角落,人们在过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生活。高铁飞驰、高楼林立是一种现实,“每月可支配收入不足千元”也是一种现实;飞船载人上天,芯片受制于人,更是一种现实。所谓实事求是,就是承认这些现实,然后奋力寻找解决方案。

基于常识,我们应当提问。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不断向文明进化,是因为人类并不只会赞美和颂扬,还会批评和反思,更会提问和质疑。服从无法带来进步。人类历史上闪耀的群星告诉我们,不轻信盲从、不迷信权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才能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寻觅真知,发现真相,推动科技革命和社会进步。包容批评、允许质疑,才是真正的自信。

有信任才会同行。信任无法建立在言辞上,只能建立在行动上。“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前提是透明开放、充分沟通,听得进意见,看得到差距,守住良知和底线,尊重知识和专业,政策才能找到最大公约数,每一次公权力的使用才能经得起检验。

有信心才有力量。我们相信中国经济的底色,只要不折腾、不胡闹,巨大的市场体量足以让中国也让全球的企业找到增长空间;我们相信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对改变自身命运的渴望、对更好生活的追求是强大的动能,嘴上喊着“躺平”的人终会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我们更相信改革的力量,生产力的解放来自于人的解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这个时代的硬道理,它不仅是梦想,它更应该是现实。

你我都是这个时代的出题人。有些问题或许眼下并没有答案。但作为媒体,我们选择常识,用常识对抗华丽空虚的辞藻,揭穿迷惑人心的谎言;我们选择提问,用提问捉出华服下面的虱子,拂去珍珠表面的尘埃;我们选择观察、思考、记录,等待回答到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