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武大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却因一场误会,在《水浒传》中被塑造成了一个畸形的小丑。八百年过去了,真相终于在一座古墓中被揭开,一个叫黄堂的恩人,竟成就了这场百年谣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河县,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县城。这里平时的生活节奏慢悠悠的,偶尔才有几声犬吠打破寂静。县衙里的郎官们也已习惯了这种悠哉的日子,有时候甚至可以在值班时打个盹。县令武大郎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官员,对平淡的生活更是看得很开,不像那些出身世家的纨绔子弟,整日琢磨着升官发财的事。

“大郎啊,你看着啊,县衙里怎么这么清闲呀!”副官李四搭着武大郎的肩膀说道。

“呵呵,清闲也好啊。江湖浮沉,苦难重重,我们这些小吏安稳一点也没什么不好。”武大郎笑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啊,也是啊。”李四感慨道。

武大郎26岁那年通过科举考试,被分配到清河县任县令。对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来说,能当上一个清闲县的知县,简直是人生的至高荣誉了。更让他高兴的是,他的恩人黄堂老先生也跟着来到了清河县,住在他提供的官邸里。

黄堂老先生,是武大郎的启蒙老师。小时候贫寒的武大郎,常去黄堂老先生家里帮工赚钱。老先生见他聪明好学,就无偿教他读书识字。若不是老先生的教导,武大郎恐怕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在武大郎当上县令的第二年,黄堂老先生却突然搬出了官邸,离开了清河县。

“老先生这是要去哪里啊?”武大郎急忙追出门外,拦住正要离开的黄堂。

黄堂沉着脸,拂袖而去。

“您跟我生气了?可是为什么呢?”武大郎追问道。

“你心里明白就好。”黄堂头也不回地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大郎愣在原地,怎么也想不通黄堂突然离开的原因。难道是自己对他不够孝顺?还是没给他够多的钱?这些年武大郎一直把黄堂当亲人一样看待,老先生需要什么,只要一开口,武大郎就会尽力满足。

“老先生,您莫走啊......我哪里做的不好,您告诉我,我改就是了......”武大郎在黄堂身后大声喊道。

可黄堂却再也没有回头,很快就消失在了尘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黄堂想要的,是一个官职。

他见武大郎平步青云,当上了清河县的知县。便想依仗这层旧情,让武大郎帮自己谋一个知县之下的小官,颐养天年。

谁知武大郎却因为清廉,不想给黄堂特殊照顾,所以拒绝了这一要求。黄堂老先生认为武大郎忘恩负义,一气之下离开了清河县,开始在路上诽谤武大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教他读书识字,他才能当上县令。现在我一请他帮忙,他却不肯!”黄堂在路边酒馆大声嚷嚷,“看他那副清高的样子,不过是个伪君子!素日里声色犬马,平日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做派来哄人!”

“是啊是啊,他娶的那什么潘氏,也不是什么贤妻良母!整日和奸夫私通,与武县令恩爱不睦!”

黄堂编造的这些谣言,很快就在清河县传开了。有的人虽然不相信,但也有不少人听了八卦,就当真了。这些流言蜚语传到武大郎耳朵里,让他心如刀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郎,你可要究清这是怎么回事啊!”副官李四劝道。

“我想这应该是黄老先生一时误会了什么,才会离开这里。”武大郎说。

“可这传言已经败坏了你和县妃的名声,你必须给大家一个交代啊!”李四拍着桌子说。

武大郎沉吟片刻,道:“我去找黄老先生谈谈,这件事一定能解开。”

第二天,武大郎便带着人出发去寻找黄堂的下落。转了几天后,终于在一个小酒馆发现了醉倒在案头的黄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先生!”武大郎惊喜地喊道。

黄堂抬起头,看到是武大郎,哼了一声,又倒了下去。

“老先生,您听我解释,当日我没有帮您谋官,并非不想回报您的知遇之恩,而是觉得凭借私情特殊照拂不合规矩。我可以从其他方面报答您的恩情,但官职这事确实不方便。还望您能谅解!”武大郎诚恳地说。

黄堂这才意识到自己误会了武大郎,一时失语。

“我不该因为一时误会就随意造谣毁你的名声,这是我一时糊涂了。等我回去,公开澄清这些谣言。”黄堂说。

“多谢老先生!”武大郎欣喜若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武大郎兴冲冲地回到县衙时,副官李四却拿着一张皱巴巴的红纸迎了上来。

“大郎,你快看,朝廷派人来检查我们县的廉政情况了!”李四紧张地说,“如果发现有任何问题,我们都要被撸下来!”

武大郎接过红纸一看,皇上果然派来了御史,要检查各地官员的廉政问题,严惩贪官污吏。

“上天都要帮我证明清白了!”武大郎兴奋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在这时,李四却接到线报,说御史已经收到了百姓的密报,声称武大郎私德不好,还收了不少贿赂。

“这个时节派御史来,多半是冲着你来的。”李四担心地说,“你还是想想对策吧。”

武大郎沉吟片刻,道:“既然有人诬告我贪赃枉法,我就索性大开仓廪赈济灾民,让百姓们自己说话。既然诬告我私德不好,我就回家陪着我的夫人潘氏,让百姓们看看我们恩爱非凡。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正大光明,甘愿接受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第二天御史就来到了清河县,开始了为期一月的廉政检查。

只见武大郎清早就起床查案,深更半夜还在批阅文书,从不苛待百姓,也从不收受贿赂。每次出巡也是亲自盘问百姓的疾苦,然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武大郎回到家里,就亲自下厨房给夫人潘氏熬汤送饭,对她视如掌上明珠。虽然生活简朴,但两人的感情却如胶似漆。

“夫妻和睦是百姓之福。”武大郎笑着对御史说。

御史检查了一月后,深感武大郎廉洁职守,夫妻感情融洽,简直就是人民心中的楷模。他高度赞扬了武大郎,将所有好评如实上报给皇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很快传回清河县,百姓们为武大郎鼓掌欢呼,纷纷来 county>县衙表达支持。

县衙表达支持。

“原来传言都是假的!我们县令是正派人!”

“县令夫妻感情这么好,简直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武大郎站在县衙门口,听着人们的叫好声,不禁热泪盈眶。

这时,黄堂也回到了清河县。他第一时间来到县衙,当众认错,向百姓澄清那都是他一时糊涂瞎编的谣言。百姓们听后,都义愤填膺,认为黄堂太不应该了。

“多亏了老天的眷顾,让我洗清了所有诬蔑。”武大郎感慨道,“我原谅你的误会,望你从今往后多为百姓着想,不要信口雌黄。”

黄堂连连领命,向武大郎叩首谢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此事过后,武大郎在清河县更加赢得了人心,成为一个贤明的知县。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黄堂一时的谣言,竟在几百年后成为了《水浒传》中对他形象的塑造。

直到900年后,武大郎的墓地才被发现,墓碑上的真实信息洗清了他的名声。然而谣言已经流传太广,无法收回。我们不能全信书本,要用智慧去判断真伪。

900年前的一场误会,竟直接影响了武大郎千年的名声。我们必须反思,言语有多可怕,谣言有多可怕。不经思考就随意败坏一个人的名誉,将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别人可以在一时糊涂随意诋毁一个人,但我们绝不能轻信听信。在涉及他人名誉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审慎、理性,褒贬要存真知灼见,永远做一个明智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