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你们的不懈努力,帮我成功追回被骗的155万元,我一定吸取教训擦亮双眼,同时,我也会向身边人讲述我的事例,提醒他们谨防电信网络诈骗!”12月29日上午,受害人王女士在领到返还的被骗款后对民警连连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与合法利益,12月29日,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在刑侦支队反诈中心举行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资金集中返还仪式,现场向7名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返还资金209万元,其中最大返还金额为155万余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涉案155万元的诈骗是怎么回事呢?2023年4月,市民王女士在某社交软件结识了一男子郑某。郑某自称在香港从事金融相关工作,事业有成,收入颇丰。起初两人通过社交软件频繁互动,这位“高富帅”的郑某对王女士是嘘寒问暖、温柔体贴,很快获得了王女士的信任与好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聊天相处,双方感情逐渐升温,并“顺利”发展为网恋对象。

郑某告诉王女士,自己有稳赚不赔的投资理财渠道。王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行投资,发现果然能赚钱提现。随后,在郑某的诱导下,王女士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陆陆续续向该平台投入155万元进行投资。

然而,当王女士准备大金额提现时,却发现怎么都不能成功。当王女士询问郑某情况时,却发现已经被拉黑,王女士这才意识到被骗。随后,王女士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江北城派出所向民警求助。接报后办案民警第一时间开展紧急止付工作,并进行资金追踪,成功拦截大部分涉诈资金,并为王女士成功追回损失155万余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看似普通的网络投资理财,怎么会误入诈骗的圈套呢?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一种典型的“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方式,诈骗分子把自己包装成热情又多金的股票分析师或数据分析员,利用事先准备好的话术“精准”行骗,通过“蝇头小利”“嘘寒问暖”“建立恋爱关系”等方式套近乎,以降低受害人的防备之心,一旦受害人的信任,他们便会伺机透露自己投资理财经验或称自己掌握某金融平台的“漏洞”,可以轻易挣钱。受害人若是反诈意识薄弱,就很容易掉进诈骗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2023年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管控账户涉案资金集中返还专项工作,分局组织民警认真研判、精心谋划、全力推进,通过扣押返还、嫌疑人直接退款返还、法院判决返还等多种途径,返还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涉案资金共计1384万元,其中单笔最大返还金额为155万余元,有力挽回了受骗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

警方提醒:请广大人民群众谨防冒充网购客服、刷单返利、网络贷款、投资理财等电信网络诈骗形式,积极下载、安装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有效开启预警保护。不要轻信所谓的“内部消息”“大师指点”,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骗局,这有可能是预设好的陷阱,就等着你落入圈套。如遇诈骗请立刻报警,不要心存侥幸,不要被骗子的花言巧语蒙蔽越陷越深,遭受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