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朱令在过完50岁生日后不久,最终不幸离世。

缠绵病榻29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最终她也没有等来想要的公道,二十多年来引人关注的“朱令铊中毒案”仍然以“没找到凶手”而结案。

“朱令铊中毒案”被称为中国“校园三大奇案”之一,事实上,与其它两起奇案连第一现场、犯罪嫌疑人都没有相比,朱令案要简单许多。

朱令本身社交圈子比较窄,被投毒的时间段以及地点都非常明晰,当时清华大学能够合法接触到“铊”的只有7人,这7人中能够和朱令朝夕相处具备作案条件的只有1人,就连当时参与破案的民警都表示:“离案件侦破只剩下一层窗户纸”。

那么,这层窗户纸为何在29年间无人捅破呢?

在1973年11月24日,朱令于北京降生。她的父亲吴承之(朱令随母亲的姓氏),担任国家地震局的资深工程师,而她的母亲,朱明新,是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的资深工程师。

当朱令出生的时候,父亲吴承之已年届33岁。朱令的姐姐吴今,是一名北京大学的学生,但不幸在一次春游活动中去世,因此朱令成为了父母全部爱的承载者和希望的寄托。

朱令从小在两位高级知识分子父母的影响下,学业出类拔萃,文武双全,她的小学同学记得,朱令是那种“老师特别宠爱的孩子,拥有广泛的兴趣且样样精通”。

1992年,朱令凭借杰出的学业表现,进入了清华大学化学系,攻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的物化2班。在校期间,朱令屡获殊荣,得到音乐、游泳等多个领域的重大奖项,成了众所羡慕的才华横溢的女生。

或许是因为她过于杰出,或许是命运的捉弄,大二那年朱令遭遇了不幸。

1994年11月24日本应是她的生日,但她却没心情庆祝。大约在一个多月前,她突然感到下腹剧烈疼痛,头发也开始大量脱落。

起初朱令并未在意这些症状,因为她正忙于排练学期末的音乐会,她作为乐队的核心成员,需要演奏古琴。

几日后,当她突遭视力快速恶化,连戴眼镜也无法缓解时,她被紧急送往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接受了全面检查。

尽管检查未能明确诊断出任何病因,医生建议她住院监测。然而,在住院治疗期间,她的状况意外好转,下腹不再疼痛,头发停止脱落,视力也有所恢复。出于对学业的担忧,朱令选择了办理出院手续。

回到学校刚上了8天课,朱令的病情再次恶化,她的腿疼痛很厉害,并感到眩晕,她的父母带她到协和医院求助神经内科专家李舜伟教授。

李舜伟在仔细研究朱令的病历后,告诉朱令的母亲“太像6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例铊盐中毒病例了”。

在当天的病历里,李舜伟教授描述朱令的病情:“神清语利,明显脱发,四肢不能被人触碰,指尖和足底红,不肿,温度较高,指尖和膝以下触刺觉减退,膝反射对称,踝反射低。高度怀疑轻金属类中毒,如铊铍等,清劳卫所张寿林所长、丁茂柏等教授会诊。”

遗憾的是,由于朱令及其父母否认有铊盐接触史,并且协和医院当时并不具备做该项化验的条件,故而没有为朱令做铊中毒的检测。

这一次疏忽,直接改变了朱令的命运。

1995年3月20日,在第二次住院十几天后,朱令因病情恶化陷入了深度昏迷,一度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机。

如果照这样下去,朱令怕是性命难保。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朱令的同学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贝志诚是朱令的高中校友,正就读于北京大学力学系。一天,他接到了来自同学的电话,吐露出深深的忧虑:“你应该过来看朱令,可能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时隔三年,贝志诚再次与朱令重逢,然而眼前的朱令已经和他记忆中活泼健康的女孩大为不同,她全身赤裸,身体上插满了各种管子,这一幕让他惊恐得想要逃离。

朱令的父母满脸疲惫,贝志诚决定利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位老朋友尽一份力。他复印了朱令的病历,并花了好几天几夜的时间将其翻译成英文,通过北大的一位计算机教授,将这份求救信发向全球。

没过多久,回信如雪片般飞来,全球各地的医学界寄来的3000多封信中,近三分之一的人都提到了铊中毒的可能性。

吴承之听取了这些意见,联系了专业机构对朱令进行了详细的铊中毒检测。4月28日,结果公布,朱令确实患有铊中毒,体内铊元素的含量甚至已达到致命水平。

医生得知这个结果后,立刻决定使用普鲁士蓝作为解毒药,同时提醒吴承之和他的妻子,这种中毒情况并不常见,通常是由于误食或者投毒导致。

吴承之及其妻子在核查了朱令在清华大学所使用的实验品和药品清单后,发现朱令并未有接触铊的机会,于是,他们决定报警,请求警方协助。

在报警之前,他们向清华大学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学校能够对朱令在学校宿舍的所有物品进行封存。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五一假期后,警方传来消息,朱令的物品竟然被盗了。

更令人觉得巧合的是,宿舍的四个人中,只有朱令的水杯、洗漱用品等物品被盗,这其中显然有蹊跷。

在接到报案后,警方迅速展开了对朱令人际关系网的深入调查。

经过一番侦查,一名无论怎么看都最可疑的人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