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诈法》)自2022年12月1日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法律。了解和学习《反电诈法》将有效提高大家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帮助我们在遇到电信网络诈骗时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形式有哪些?

《反电诈法》第二条规定: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最为常见的四种诈骗方式分别是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兼职刷单类诈骗,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类诈骗(俗称杀猪盘),号称电信网络诈骗 “四巨头”。

3.违反《反电诈法》需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

(1)刑事责任: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行政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3)民事责任: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相关帮助的违法犯罪人员,除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外,造成他人损害的,还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4)惩戒措施:对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认定的实施相关违法行为的单位、个人和相关组织者,以及因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关联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采取限制其有关卡、账户、账号等功能和停止非柜面业务、暂停新业务、限制入网等措施。

(5)限制出境:对前往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严重地区的人员,出境活动存在重大涉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嫌疑的,可以决定不准其出境;因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决定自处罚完毕之日起六个月至三年以内不准其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