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 | Skin

审校|Ziv

猪笼草,一种肉食性植物,它一般有着鲜艳的颜色,路过的昆虫会被此吸引。当它们试图停在猪笼草的附近想要一探究竟时,很有可能脚一滑,不小心掉进猪笼草布满黏液的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只蜜蜂请小心!|Flickr

在猪笼草的陷阱中有一些液体,其中可能包含一些被降雨冲进去的细菌,或者是猪笼草本身分泌的消化酶。难以逃出的昆虫会被液体淹没,并慢慢被消化酶消化为猪笼草的食物。

猪笼草将猎物转化为各种营养物质,比如矿物质、氨基酸、磷酸盐等,这样,它就可以不用像其他植物那样,仅仅从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也因此能生存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比如由砂岩、花岗岩或石灰岩基岩发育而成的各种营养贫乏的土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营养贫瘠的地区还能长得这么有活力,一定有一些过人的能力!|Wiki

人们普遍认为,猪笼草之所以有“肉食性”,其实是一种进化策略,这样它们就能在营养物质匮乏的地区和其他植物相竞争,并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赢得这场食物争夺战

2009年,科学家首次发现,婆罗洲的猪笼草进化出了一种新技能,和当地的山地树鼩达成了一项合作:山地树鼩会将排泄物排入猪笼草的捕虫笼中,为猪笼草供给营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树鼩:耶!新马桶!

为了搞清楚这件事情,研究人员们使用相机观察了这种行为,共观察到了上百次上厕所行为,其中有65次山地树鼩造访,42次巴鲁大家鼠造访。平均而言,每株猪笼草每3.4天就能“吃”上一顿粪便大餐

这种行为对于树鼩和大家鼠也是有点儿好处的。因为当研究人员分析了猪笼草分泌的黏液后,在其中发现了40多种芳香化学物质,有些就是这些小动物们经常会在水果中吃到的。因此,树鼩们经常会来猪笼草附近吃捕虫笼盖子上的花蜜,顺便还能把厕所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树鼩:这是可以看的吗???|BBC Earth

研究人员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进化方向,其实可能是由于在海拔高的热带山区,昆虫数量较少,猪笼草为了生存不得不找到替代的营养源

后来,除了树鼩和大家鼠,人们还发现了其他动物也将猪笼草变成公厕,比如说当地的一种绣眼鸟。还有人发现蝙蝠也会在其中留下尿液和粪便。

为了让动物们在上厕所时获得更好的体验(?)猪笼草的形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它的捕虫笼边缘更宽,开口更大,方便树鼩舒舒服服地坐在上面吃盖子分泌物。可以说是提供好服务的豪华马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树鼩:带薪拉屎!还是豪华版!|Jonathan A Moran

研究还发现,猪笼草“吃屎”其实是一个有用的策略,可以改善它们的饮食,为它们提供含量更高的氮,(当“马桶”的猪笼草与捕虫的猪笼草相比,氮含量高出2倍多)具备重要的竞争优势,在极度缺氮的土壤中存活下来。

毕竟,猪笼草中,多数物种已经被列为极度濒危、濒危或受威胁物种了。它的存活不仅靠它自己的努力进化,也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猪笼草,研究它们,进而保护它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护猪笼草!也是保护动物们的拉屎自由!(?bushi

在前段日子,把科学带回家曾为你带来过一篇我国科学家设计的,其灵感便源于猪笼草。而在我们和小读者的一次分享会中,他则用自己对猪笼草的了解和我们分享了他的设想。

2023年,我们有了很多和小读者们互动、见面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见到了许许多多热爱科学的小读者们,并和他们交流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其中一项活动,就是上面提到的小记者培训会!今年起,我们发起了一项活动!招募8~18岁的《万物》小读者加入编辑部,成为我们的小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优秀的小朋友不来当我们的小记者怎么能行!

他们能体验编辑部真实的工作,比如当记者、插画师、撰稿人……持证上岗!在10月,我们已经招募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小记者,他们用视频的方式,带我们探访了我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讲解了相关的展品和故事……非常精彩!(点击来围观一下:)

当然,为了帮助他们成为更专业的记者,我们也举办了一次培训会,为他们讲述了科学记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而这些优秀的小朋友们也在其中有着精彩的发挥!让编辑们大开眼界。

比如说,有些小朋友说自己热爱大自然,经常参加观鸟活动,和保护江豚的活动!有些小朋友说自己作文成绩特别好,得过不少奖项(编辑内心OS:就你了,来当我同事)还有些小朋友说,他特别热爱食物科学!因为他很爱吃鱼子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击分享会现场!来看看这些优秀的小记者们吧!(正在积极举手参加活动中)

而在活动中,小记者们也表现出了优秀的能力。在一次科学报道的练习活动中,小记者们认为,撰写科学报道时可以从生活现象引入,可以加入科学家采访内容,可以加入一些生活中关心的话题,还可以以保护环境为结尾……已经具备一些撰稿的基本能力了!

当然,小记者活动现在还在火热进行中!在11月的《万物》杂志中,我们则想要招募一群小策划师,为我们日后要推出的卡牌,设计出一张超厉害的“王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小朋友你的设计真是简单直接呢!

活动发布后,我们也收到了不少小朋友的创意投稿,简直让人大开眼界。

每一位入选的小记者,都会收到我们特别设计并定制的证书和工作证!成为小编委会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我们一起工作吧!

目前,前两期的小记者招募活动已经暂时截止了,后续,入选的小记者们将和我们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如果你也想参加,明年将会有很多机会!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万物》杂志也将推出更多更精彩的小记者招募活动!可能是撰稿人,插画师,也可能是视频拍摄者……只要你对科学有热情,就能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了!(其实是太阳醒了,但是很可爱所以分享给大家看看)欢迎大家各种各样的才艺展示!

当然,我们也将创造更多和大家相互交流,分享的机会。2023年,《万物》在读者的陪伴下走过了丰富的一年,和大家一起创造了很多精彩的内容,相信2024年有了你的参与,我们将一起探索更美妙的科学世界。

别忘了订阅2024年的《万物》杂志,期待更多小记者活动(以及其他活动)!

PS.再再提醒大家,在2024年1期的《万物》杂志中,我们将随刊附赠之前提过的【万物科学冒险岛全套飞行棋】+【全新的C套卡牌】!让我看看谁还没有玩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订阅全年的《万物》杂志

还将赠送万物家庭实验大礼包

英文版完整音频合集

单期杂志购买点这里⬇️

12月的《万物》杂志同样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详情请看新刊导读:

参考资料:

[1]https://academic.oup.com/aob/article/130/7/927/6779531?login=false

[2]https://www.uni-bayreuth.de/press-releases/Nepenthes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转载请联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注我们,点亮在看,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