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县苟村集镇刘海村自“乡贤评理堂”设立以来,已连续多年实现“群众零上访、干部零违纪、百姓零刑事、村民零邪教”。

设置齐全,实现“五有”。针对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刘海村本着“讲法制、 用德治、 靠自治”的原则,设置了 “乡贤评理堂”,并实现了“五有”。一是有场地。按照宽敞、明亮、就近、便利的原则,在村党群活动中心设置了 “乡贤评理堂”,做到日常卫生有人打扫,水电供给正常及时,办公设施齐全安全。二是有队伍。按照“热心公益、公道正派、德高望重、群众认可”的标准,通过“群众推荐、个人申请、支部审查、报镇政府审批”的方式,选出了3名乡贤评理员。三是有牌子。在乡贤评理堂门口,悬挂了白底黑字的“刘海村乡贤评理堂”的牌子,既庄严肃穆,又略显堂威。四是有制度。评理堂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发生”为指导,制定了“早、快、熟、活、细、诚”的六字制度。(即发现要“早”、处理要“快”、情况要“熟”、措施要“活”、工作要“细”、态度要“诚”。五是有台账。乡贤评理员熟悉农事、了解农情,进得了家门、坐得下板凳、拉得上家常,对邻里大事小事知根知底,矛盾纠纷何时发生,责任大小孰是孰非,现场评理效果如何,台账记录明明白白,评理成效一目了然。

资源整合,“三能”优势凸显。实现阵地资源共享,能化解矛盾纠纷。刘海村“乡贤评理堂”整合政法、司法、法律服务等调解阵地,方便在评理工作中的咨询、沟通、协调。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能表达民意诉求。按照“有品德、有威望、有见识、有能力、有公益心”五有标准,把老党支部书记、老党员、老教师、退伍军人等纳入到乡贤群体中,整合本村创业能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员队伍力量,推进“乡贤评理堂”与其他调解队伍无缝对接,丰富矛盾评理主体,形成各展所长的评理人才网络。实现评理人员区位优势共享,能维护公序良俗。围绕乡村振兴的需求,结合乡贤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发挥其补位和辅助作用,凸显家族、年龄等优势,引导乡贤积极做好化解矛盾的“战斗员”、乡村发展的“参谋员”、为民办事的“服务员”,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发生。

流程规范,注重取得成效。主动收集矛盾纠纷或当事人申请。乡贤评理员居住在矛盾纠纷发生的第一线,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把握矛盾纠纷的纵横走向,并且熟悉农事、了解农情,进得了家门、坐得下板凳、拉得上家常,对邻里大事小事知根知底,对收集、接纳的矛盾纠纷或当事人申请,第一时间建立台账,记录在案。认真分析矛盾纠纷的属性。对发生的矛盾纠纷,乡贤评理员认真分析纠纷形成的主次原因。针对矛盾纠纷的产因属性,及时向村委会汇报评理方案、流程及预期效果,引导矛盾纠纷双方涉法涉诉引导通过法律程序办理。信访疑难案件引导通过信访途径办理,在能力范围内事项通过乡贤评理堂办理。建立回访办结制。对乡贤评理堂化解的各类矛盾纠纷,两周后对矛盾纠纷双方进行一次回访。听,双方的意见;看,双方的生活、生产现状;评,双方的姿态、态度。

截至目前,刘海村已累计走访群众200余次,收集反映社情民意50余条,开展普法活动20余次,成功化解10余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100%,涉及债务纠纷、劳动争议、婚姻矛盾、邻里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