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传统乐器琵琶,最早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琵琶从西传入到中原地带,最初的琵琶与现在的琵琶有着很大的不同,经历了千年的演变,最终才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琵琶。

琵琶在我国也被称为民族乐器之首,琵琶音色澄澈明亮,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唐朝的琵琶,更如一朵盛世之花,琵琶在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作为弹拨乐器之王,琵琶在古代便受到了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的喜爱,我们在唐宋一种诗人的诗词中也时常能看见琵琶的身影,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如今琵琶的热度依旧,魅力不减。

今天,笔者将为大家介绍这个家喻户晓的弹拨乐器之王,这个在朝代的更迭中不断演化,这个白居易笔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琵琶究竟是如何产生乃至于最后盛极一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鲜卑语熟更琵琶,渠向人前亦自誇

琵琶最初见于汉代,是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商人带来的,据史料记载,琵琶最早名为“批把”,向前弹称“批”,向后挑称“把”,便以弹奏方式命名为“批把”。

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记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根据其记载,我们也可以知道,琵琶最早是在马上弹奏,因为是从游牧民族传到中原地区的,因此琵琶在当时也被说为“马上所鼓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动荡,各个民族也在这时候开始了大融合,这时从西域传来了一种曲颈、四条弦且下方呈梨形的一种乐器。同时,为了和琴瑟等一类乐器统称,便改为“琵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晋时期,琵琶已经被引入宫廷,成为皇宫贵族所喜爱的乐器之一。

南朝王僧虔《技录》记载:“魏文德皇后雅善琵琶。”

到了唐朝,琵琶发展达到了高峰,上至宫廷世家,下至街中乐舞歌坊,琵琶的身影已经十分常见。

不止在弹唱上更为广泛,演奏方式也出现了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琵琶。

到了宋朝,琵琶开始衰落,直至明清在中原大地上流传许久的琵琶才得以复兴,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琵琶的演奏方式发生了改变,之前一直是“拨弦”,到了明朝,琵琶开始“手弹”,左手按弦,右手带假指甲进行弹拨。

如今琵琶依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乐器,即使不懂琵琶的人,或许也都听说过一些琵琶的经典曲目,如《十面埋伏》、《春雨》等

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琵琶在唐朝的发展历程是值得我们深究的。

唐朝早期,琵琶主要是梨形、曲项,有四柱,主要是四弦琵琶和五弦琵琶。而制作琵琶的材料主要是石头和木头,而拨动琵琶弦的拨子也有石制和木制两类。

琴弦的选材多为鸡筋,羊皮或牛皮等,后来因为琵琶的音色和音质等问题对其弦做了调整,琵琶弦也改为了丝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丝弦音色柔美,琵琶的音色相较于以往的粗狂也变得更加的柔和细腻。

此外,在唐以前,琵琶的抱姿是由左下方斜抱,到了唐晚期,改为了竖抱。这种抱琵琶的方式让弹奏者的左手更加的灵活自由,之后琵琶从四柱增加到了十柱,甚至是十二柱。

唐社佑《通典》记载:“坐部伎即燕乐,以琵琶为主,故谓之琵琶曲。”可见在唐代,琵琶的地位很高。

自西传入的乐器琵琶在唐朝已经演变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乐器。琵琶也在以往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种类。同时琵琶的演奏技法也有所增加。

演奏方法的创新与增加使得琵琶这一乐器既可以表现婉转浪漫之柔情,又能表现狼烟四起,激昂的战斗景象。

除了演奏方法,琵琶的演奏形式也在这一时期有了创新,用作宫廷乐舞的伴奏,较为有名的《霓裳羽衣舞》和《秦王破阵曲》都有琵琶的伴奏,也用作与其他乐器的合奏,具有开创性的是,此时还出现了琵琶独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统治阶层,民间百姓也对琵琶这一乐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爱。值得一说的是,唐朝民间出现了众多弹奏琵琶的高手。

他们受到宫廷贵胄的赏识会在宫中为皇室表演,也会在民间互相切磋技艺,这一行为,推动了琵琶在唐朝的发展。

我们较为熟悉的便是白居易《琵琶行》之中故事悲惨的琵琶女。唐朝的琵琶,并不特属于某个阶级,它属于整个唐朝的人文和娱乐体验,可居庙堂之高,亦可处江湖之远,真真正正的雅俗共赏。

唐朝的琵琶曲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文曲”“武曲”和“大曲”。

琵琶展现自身清澈柔和的一面便是文曲,《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便是文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曲曲调悠扬,柔和优雅,令人无限回味。

《春秋繁露》中有相关记载:“缘天下之新乐而为之文曲,且以和政,且以兴德”。

与文曲相对应,气势磅礴之琵琶曲便是“武曲”,武曲气势如虹,展现的一般是史诗级的大场面。

《大曲》将文曲与武曲的特点相结合,曲风多变,情绪跌宕起伏,因此,大曲也成了当时最受人们欢迎的乐曲。

唐朝琵琶曲盛行的原因也有以下几点,其一便是大唐开放包容的社会态度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地域文化上的交流空前繁荣,琵琶作为西域的重要乐器在唐朝也大放异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便是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景象使得宫廷贵胄和社会大众对文学和娱乐的需求增加,琵琶这一喜闻乐见的乐器满足了人们闲暇时刻的娱乐生活。

其三便是统治阶级的重视,唐朝皇帝中喜爱音律的不再少数,其中唐太宗与唐玄宗十分喜爱音乐,唐太宗也率先打破“音乐致亡国”的旧观念,建立教坊和梨园两大音乐机构。使得唐朝的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皇室的推崇也使得民间的音乐传播迅速。

唐朝也出现了康昆仑、段善本等音乐高手,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某年,康昆仑在求雨盛会中演奏琵琶,西街上突然出现了一位女子,说要和他切磋,那女子弹完,康昆仑自愧不如,愿意拜那女子为师,谁知那女子更衣后,居然是善琵琶的僧人段善本。这段传奇故事,成为琵琶史上的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时常看到有关于唐朝的壁画中出现反手弹琵琶的乐女的形象。

唐朝的《反弹琵琶图》也是敦煌壁画中的标志性绘画,画面中,一女子悠闲雍容,手持琵琶,在表演着其绝技——反弹琵琶,惊世骇俗。

据相关专家所述,这种演奏很有可能实现,首先画面中的乐人并非唐朝人,而是西域人,她们体型高大,自幼能歌善舞,因此,反弹琵琶极有可能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十面埋伏》是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又名《淮阴平楚》,它以楚汉相争为题材进行创作,以刘邦与项羽垓下之战的史实为内容,用音乐来表现战争的激烈。关于《十面埋伏》创作的具体年代,我们无从考究,但是现有资料来看,该曲子可追溯至唐朝。

《霸王卸甲》是一个大型的琵琶武曲,也是取材于垓下之战,但是与《十面埋伏》不同的是,《霸王卸甲》将目光聚焦到项羽的身上,该曲子的主角为项羽,不似《十面埋伏》的慷慨激昂,《霸王卸甲》更多的是沉闷和悲壮。

《阳春白雪》也是大街小巷,人们熟知的一首琵琶曲,该曲子描绘的是阳春三月、冰雪消融、大地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此外,还有以昭君出塞这一典故创作的《塞上曲》,着重表现王昭君的哀怨与悲切以及对故国深深的思念。琵琶独奏曲《昭君出塞》刻画昭君出塞时自身情绪的变化,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的无限感慨。

四、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

我国自古以来,音乐就和文学创作联系紧密,在唐朝这种联系仍旧密切,唐朝人们喜欢琵琶,唐朝的诗人也做了很多和琵琶有关的诗词。

琵琶丰富了唐朝人们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诗的发展。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往往是想要把诗歌作为载体, 来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愫。

脍炙人口的《琵琶行》,白居易用精炼的语言描绘了琵琶女弹奏的场景,琵琶的声色与旋律也代表了琵琶女的心境,而白居易在这首琵琶曲里感慨琵琶女的经历之时,又想起自身的种种经历。

除了暗自悲叹朝堂上的不得志,唐朝诗人笔下与琵琶有关的诗词也经常用来表示离别和闺怨。

刘长卿《相和歌辞·王昭君》:“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诗人借助琵琶,将离别之情,闺中妇人的哀婉凄切表现的入木三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诗人写琵琶,不止是在写琵琶的悦耳和动听,更是借助琵琶来展现自己或是朝廷政治的失意,或是醉卧沙场的慷慨激昂,又或是边关风雨的凄凉。他们借着琵琶在诗中肆意的抒发着自己的家国情怀。

宋朝的琵琶也与宋词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全宋词》中与琵琶有关的诗词约有百首,很多名篇广为流传。

宋翔风《乐府余论》:“北宋所作,多付筝琶,故啴缓而易流;南渡以后,半归琴笛,故涤荡沉渺而不杂。”

在北宋之时,弦乐与词相配合,词风多柔和婉转,词意多是表达女子涓涓如流水细腻的相思之情。

北宋也有很多文人精通乐理,他们为了使歌词得以传唱,会刻意描写的凄美清婉一些。

琵琶自身带有的哀怨与词人所写之词相得益彰,更显得哀婉与凄苦。

贺铸《减字浣溪沙》一词便是这种风格的闺怨诗,女子拿起琵琶,琵琶的四弦之声却格外的凄凉,心情也更加的低沉。

琵琶声音可明亮可哀婉,可激昂又可轻柔,和文人墨客表述情意更加的相得益彰。

总结

中国的传统乐器琵琶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便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带,在时代的更迭和乐人的演奏中逐步发展,成为了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

就琵琶曲的内容而言,有的描写深闺之情思,有的描写边塞,还有的描写宫廷生活……琵琶曲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每个阶级都存在交集,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娱乐生活。

唐宋的文人借助琵琶来表达自己的情愫,此时的琵琶不单单是一种演奏的乐器,也成为了文人精神世界的载体。

在不断的演变过之中,也出现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琵琶曲,为中华民族璀璨的艺术史上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历经了千年的琵琶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发彰显它璀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