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与生活 文|朱晓培

校对|大道格

阿里巴巴败诉了,要赔京东10个亿。

“垄断”的事情,到此可以告一段落了。但这两年,阿里的境遇,可谓是遇了霹雳又遭了雨。接连不断的挑战和困境,加上对它像痛打“落水狗”式的不断处罚,都让人不禁感慨:阿里到底怎么了?阿里真的是过街老鼠,那么可恨吗?

01

2023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一则判决,又让刚刚平静下来的中国互联网科技领域掀起了一些波澜。

根据京东黑板报发文,京东诉阿里“二选一”案迎来判决,法院认定阿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成立,判决其向京东赔偿10亿元。

这不是阿里第一次因为垄断被罚了。

早在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就依据《反垄断法》,给阿里巴巴开出一张高达182.28亿元的罚单。

当时,阿里也是在第一时间发布《致客户和公众的一封信》,表示诚恳接受和坚决服从这一决定。

182.28亿,是目前中国反垄断史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罚单。放在全球,也是最大罚单之一。根据统计,只有欧盟此前对谷歌的罚单金额大于那次处罚。

如今,阿里的这笔罚单上又要加上10个亿,总共192亿元的处罚,真可谓是天价中的天价了。

192亿元只是阿里账面付出的数字。阿里实际付出的代价,更多。

因为182.28亿元的罚款一次性进入到了阿里2021年第一季度的损益当中,让阿里承受了自2014年9月上市以来的第一次季度经营亏损。而阿里股价也跟着开始了一路下跌。

2020年11月,阿里市值最高一度达到8351亿美元,准备冲击万亿美元市值大关。但现在,阿里市值只有1966.82亿美元,距离高点跌去了6000多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市值减少超过4.5万亿元。有人计算过,这些跌去的市值,约等于今天的京东+拼多多+美团+网易+小米。

今非昔比,恍如隔世。放在三年前,谁会能够想到这样一个局面呢?

在当时,无论是市值,还是人们眼里的期望,阿里都要比肩微软、亚马逊。但现在,亚马逊市值1.57万亿美元,微软则高达2.79万亿美元。与他们相比,阿里1966.82亿美元的市值,实在过于寒酸了。实际上,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市值集体陷落,但论企业价值,社会贡献,真的有这种天壤地别的差距吗?

结果如此,令人唏嘘。只能说,阿里付出的代价着实有些大,真的太惨了。

02

今天阿里拿到的10亿罚单,其实是8年前的纠纷。

2015年11月3日,京东举报天猫胁迫商家双11“二选一”,并于两年后发起诉讼。那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最野蛮生长的日子。

当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互联网从PC时代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从电商到社交、从出行再到金融,从本地生活到OTA(在线旅游),一切市场都是新的,都是机会。所有的公司,所有的创业者、投资人,都很兴奋,也很拼命。

那两年,大家打的都很凶,方法也有些粗暴。因为,彼时,大家都相信“721”格局——在PC互联网世界里,网络效应是企业的护城河,当达到网络效应的临界点时,就会形成“721”格局,也就是市场排名第一的,可能带来70%的份额,排名第二的可能是20%,第三及其他分享剩下的10%。

人人自然都想做那个能占70%份额的第一,因为第二可能就意味着消亡。所以,那两年,中国互联网市场可谓硝烟弥漫,“二选一”、“价格战”大行其道,“你死我活”,斗来斗去,发现都没有落到好处。

而且,移动互联网的世界和PC互联网世界也大不相同,这里能容得下足够多的公司,足够多元的模式。

就以阿里所在的电商为例子,阿里和京东打了这么多年,市场上反而又长出了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这些有力的竞争者。这更说明了,中国电商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活力市场。过去十年中,这个行业涌现出来的发展活力,恰是行业健康的证明。一个垄断市场,是断然长不出这么多新玩家的。

今天,从成长的方式上,粗暴、野蛮的时代过去了,竞争的手段变得温和、合规。但是,从竞争激烈的程度上看,今天却比以往更加壁垒高筑,比如京东的支付方式仍未接入支付宝。

哪样的生长方式更好?哪样的竞争更利于消费者和商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阿里当时的做法,也是一个野蛮成长时代的必然过程,它也为此受到了处罚,付出了足够大的代价。

面对今天的阿里,已经交了超额罚款、认了错,这次又被判付给京东10亿巨款,人们真的还有必要再继续追着讨骂了吗?

03

3年前,阿里、腾讯们还是中国人们心中的英雄公司,基金经理们纷纷喊着要南下港股争夺BAT们的定价权。当时的中概互联网ETF最高达到了2.65,今天中概互联网ET只剩下0.939,跌去了三分之二。

当市场谈论一家企业时,会谈论什么?许多投资人说是一家企业的价值。企业的收益,只是企业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后所获得的少部分回馈。大部分生意的本质,是一家企业为社会创造了某种价值,而社会为这份价值给企业以部分回馈。

从这个角度而言,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与三年前相比,变得更坏了吗?风险更大了吗?社会价值更低了吗?

按说,都不是。经过2年多的治理,相关的法规更加完善,公司再犯错的可能更少了。大家的竞争,也由以前粗暴的“你死我活”,变成了“由外向内”,从效率、体验上要成长;从以前的商业模式创新,变成了追求技术创新。从社会责任到社会公益,互联网公司也在越来越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但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在人们眼中成了都要喊打的“落水狗”呢?

我想到了美国当代报告文学作家、财经记者迈克尔.刘易斯在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后——1998-2002年,所写的《为繁荣辩护啊》中的一段话:

“那些破产的公司倾向于将自己看作是经济繁荣中的反调领唱,但实际上,破产与繁荣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暴徒。当市场繁荣,所有人都变得越来越有钱的时候,我们很少会听见质疑这种体系的声音,或者说质疑那些因此发大财的人。而现在,市场开始萎缩,当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穷,或者说,越来越不富有的时候,我们又很少听见有人会为这种体系,或者那些仍然富有的人,说话。就是这种群体心理,在一个时代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在另一个时代又加快了经济的衰退。而且经济衰退已经使得市场变得扭曲不堪——也许也变得危险重重——因为这一切都与繁荣有关。

也就说,阿里的大起大落,中国互联网公司起伏,归根结底,是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造成的。这也是今天,我们所有的同行业者都要认清、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是所有公司都要面对的挑战,市场给予的估值过低,也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公司都要面对的问题。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阿里交了罚款,市值暴跌,已经够惨了。

在今天这样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同为互联网从业者,就更没有必要落井下石,追骂阿里了。毕竟,阿里再惨下去,整个行业只会跟着更糟糕。

更值得深思的是,要如何扶持阿里们,在当前环境下尽快站起来、跑起来,加速追赶全球同业,再晚就来不及了。

—End—

更多关注:商业与生活,ID:xiaopeizhu8

内容同步:网易号、同花顺、百家号、今日头条、UC、雪球、企鹅号、一点资讯、知乎、搜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