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每翻一页史书,就翻过了千万人的一生。

而往往史书中不经意的一句话,是无数人凄凉而悲惨的一世。

01

胁臂小骨,狼藉于道,每郊行,足履于上,搰搰有声,如在麻秸上。 《辉县志》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在城外的道路上,散着一些肋骨和小臂骨头,当人走在上面的时候,就感觉踩在麻秆上一样。

这些骨头是哪里来的呢?

原来这是康熙二十九年《辉县志》描绘的崇祯十二年的情况。当时的辉县因为遭受了旱灾,加上兵荒马乱,粮食绝收。

有人死了,刚被埋下,就被人挖出来为食。大人稍不注意自己的孩子,转眼就已经在人家的锅里煮着了。而一些独居的单身人士,更是屡屡被杀,充作食物。

每到夜晚,城中呼喊、求救、啼哭声不绝于耳,这是城中的一些奸人在杀人为食,但没有人敢去救。

那些奸人,他们吃人肉,用人骨烧火,甚至有人把头颅烧成灰,做成面和人肉汤一起吃。而其他的骨头被丢弃到野外。

头骨越来越多,就像瓜一样,一个一个地垒了起来,只是没有瓜蔓而已。

02

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 《三国志》裴松之注

蜀汉灭亡的时候,蜀主刘禅投降之时,交给魏国一个清单,上面有着蜀国数据。

此时的蜀国有: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官吏加上士兵合计为14.2万人,而全国人口才94万人。

而米有40万斛,大约为6000万斤。平均分摊到每个蜀国百姓头上,每位百姓只有63斤米,63斤只够一个正常人一个半月所需。粮食之紧缺,可以想象。

而当时还有10万大军在打仗,粮食势必要首先保证军队供给,老百姓手中的粮食也就更少。

03

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集者。 《三国志 武帝纪》

这是发生在曹操和吕布交战之时。

曹操去攻打陶谦,没想到自己的兖州却被吕布从后占领,曹操回军与吕布作战。但当时,发生了大饥荒,两军交战没多久,就都缺粮了,双双引兵而去。

粮食极度紧张,一斛卖到50万钱,而在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时,一斛粟的价格卖到30钱,也就是说粮食价格上涨了16667倍。我们今天米价大约是3元一斤, 如果按照东汉这个涨幅,也就意味着米要5万元一斤,二线城市一套房只够40斤大米。

那个时代的饥荒,是十分恐怖的。

袁绍的军队没有粮食吃,靠吃桑葚度日。袁术在江淮,军队靠着吃河蚌保命。

刘备在攻打袁术的时候,吕布从后面偷了他的徐州。刘备带着兵就回去打吕布,但仗没怎么打,刘备就向吕布投降了。

皇叔为何如此懦弱呢?有军队为啥不跟吕布死磕到底!原因很简单,刘备军中缺粮,军中开始人吃人,刘备万般无奈之下,才投降了吕布。

04

建安二十二年,曹植写了一篇文章《说疫气》: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这类文字看多了,会让人麻木,那这场瘟疫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在学语文的时候,都知道有著名的建安七子,也就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和陈琳,因感染瘟疫死在了跟随曹操出征的军中。建安七子中的另三位,徐幹、应瑒、刘桢,因瘟疫死在了邺城。

这场瘟疫让建安七子死了五个,这些人都是显贵之人,其生活条件远远优于普通百姓,他们尚且如此,普通百姓的惨状就可以想象了。

而史书上对这场惨烈的瘟疫,只留下了几个字:

建安二十二年,是岁大疫。 《三国志》

05

贵阳被围十余月,城中军民男妇四十万,至是饿死几尽,仅余二百人 。 《明史·土司传》

明朝天启年间,在贵州、四川发生了奢安之乱,当地土司和明军打了整整九年。

贵阳是一座重镇,是双方必争之地,战争极为惨烈。土司首领奢崇明率军10万围贵阳,贵阳城中原本有40万人,10个月过后,仅剩下200人,这意味着每2000人之中,仅有一人存活。

那这剩下的200人是怎么活下来的呢?都是人吃人,吃到最后而存活下来的。而更恐怖的是,这200人,一直吃了10个月的人肉。

06

公元前104年,关东蝗大起,从东方飞至敦煌。

这是汉武帝时期的一次蝗虫灾害记录,蝗虫从函谷关以东,遮天蔽日,从东方一直飞到了敦煌。

这又是无数人的血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