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汶川地震,可能很多人还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爆发了,而茂县也因此成了一座“孤岛”,外界根本无法了解到当地的实际情况,更无法实施救援。在这个关键时刻,15名空降兵成了这座孤岛的唯一希望,他们舍命跳伞,解决了大难题。那么,如今多年过去,这些空降兵都是什么职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茂县地形十分复杂,海拔也比较高,再加上地震所导致的道路坍塌、余震不断等情况,想要实施救援变得十分困难,而这时候,空降兵是唯一可以进入茂县的希望,当时,负责这项任务的是李振波,自从接到任务,他一直在思考跳伞的具体方案,客观的来说,这一次的任务相当于“自杀”,因为跳伞时根本没有任何地面引导、标识以及气象资料。

为了提高安全性和可行性,李振波将原本的圆伞改变为动力翼伞,这样操控性和灵活性都可以得到提升,只不过操作难度就变得更大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李振波在上百名伞兵中,只选出22名精英,这些人中海油7人属于预备役。也就是说,首批空降兵只有15人,而李振波也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按照规定来说,超过45岁之后就不可以继续执行跳伞任务了,而当年的李振波已经48岁,根本不符合要求,但当时他必须参与到行动之中,李振波也明白自己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但作为一名军人,他觉得自己义不容辞,并且一定要第一个跳伞才行。另外,这15人当时也都提前写好了留给家人的遗书,可以说,他们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执行这次的跳伞任务。

在舱门打开之后,这些伞兵将要从4999米的高空中盲跳,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风险与挑战并存,而李振波率先跳了下去,另外14名伞兵紧随其后,他们分为两批向灾区飞去,而他们的身上则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其实这15个人内心也十分紧张,他们不是紧张自己的安危,而是灾区10万民众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17分钟之后,15人终于平安落地。只不过除了他们之外,没有人知道,在跳伞的整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多少状况和危机,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痕,当他们出现在当地民众面前时,大家纷纷喊着热泪高呼: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而当时这15人心中又是激动又是悲伤,激动是因为自己见到了灾区群众,任务完成了一半,而悲伤则是因为他们的面前满是残垣断壁,还有许多百姓已经受了伤,但如今形势危急,他们不能浪费任何时间,只能尽快向外传递消息,经历了六天六夜后,他们向外界汇报了30多次灾情,成功疏散营救1348名群众。在李振波的带领下,战士们终于成功完成了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14年过去了,这15人情况如何?据悉,他们之中有9人已经退役,还有1人之前就已经退休了,只有4人还留在部队,退休的自然是年事已高的李振波,现在的他已经开始安享晚年,李玉山、于亚宾、殷远和向海波是留在部队的四人,他们分别担任着伞训主任、引导队队长、连长、导队文书的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退役的个人分别名为王磊、赵海东、雷志胜、赵四方、刘文辉、王君伟、任涛、郭龙帅、刘志宝,他们中有人做了警察,有人做了教师,分散在不同的岗位上,依旧在发光发热。虽然距离那场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可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