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老同事胡先生邀约:到南门溪岸上的小酒家一聚,我满口答应了下来。南门溪是常山“花石纲”遗址所在地,我正想再去看看。

据清·嘉庆《常山县志》载:南溪,一名思溪,其源出自江山,东流四十里,与石崆溪会,亦曰文溪。此溪历来盛产一种有名的观赏石,黄人希主编的《中国观赏石简介》中记载,常山石,又名空字石,石洪(崆)溪雅石。石崆溪在县城西南,故县人多称为“南门溪”。

记得2018年夏天午后,从乡下赶来的谢诗人来南门溪岸上酒店做客,邀我作陪。因为离晚饭时间尚早,饭馆又在南面的国道旁,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南门溪走一走。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南门溪上新近打造了“花石纲遗址项目”,有行车路线、观景平台、“花石纲”文化遗址展示等等,尤其那供游人行走的栈道显得恢弘大气,足有千米长。

今天,阳光正好,我改变以往从东面进发的思路,选择从南门溪的西面下脚。沿着林荫的防洪堤,穿过幽静的桥洞,踏过石崆寺门口,再走320国道上的人行道,一会儿就见坐北朝南的凤栖小区。小区对面的山谷,就是今天的目的地——“花石纲”遗址。

拾步下了国道走进峡谷,就有平展的常桥村路段。道旁有勤劳人家整出的一畦一畦菜地,菜地边的溪河里筑起了拦河坝,在这样的寒冬时节,溪水仍然丰盈,溢出的瀑布哗哗有声。流水把溪中的石头清洗的一尘不染,这是常山奇石“思溪石”的原产地,也是常山古十景中“金川雪浪”之一景。史载:这里也是当年“花石纲”时期开采“常山巧石”的所在地。

话说宋徽宗赵佶酷爱奇石,尤其对来自浙西常山县的“常山石”情有独钟,并御赐“巧石”之名。北宋崇宁年间,权相蔡京投徽宗赵佶所好,在平江(今苏州)设应奉局,命全国各地尤其是江浙一带,大肆收罗珍奇花石,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运往京城。“花石纲”因而也是历史上专门运送奇花异石的交通运输名称。当时运船一般十艘为一队,称作一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花石纲”。如今,“花石纲遗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赏石艺术”的传承保护示范地。

“花石纲遗址”最漂亮的是水中奇、珍、希、美的石头,还有新建在溪水边的曲曲折折的栈道。一步踏上古色古香、恬静舒心的木栈道,可以欣赏水流中的思溪石,可以眺望远处水边的花草翠竹以及白云深处的人家。我的耳边似乎传来小鸟的叫声,前些年谢诗人在此吟出的“声高自远实堪亲,一曲销魂涧水滨”诗句,仿佛就在眼前。心想,如果是大热天至此,真要脱鞋挽裤,走下栈道,与南门溪水中的奇石来一番亲密接触。

而今天的暖阳下,在栈道上一步三回头的观望拍照,身体也渐渐热乎起来。让我们小城人欣慰的是,这里出产的“奇石”,不仅被宋徽宗题名为“神运昭功敷庆万年之峰”,更为新时代常山被命名为“中国观赏石之乡”做出了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近中午,太阳愈发暖和起来。惬意地徒步在栈道上,发现前头的拐角处,分明有位一丝不苟的垂钓者,潺潺的流水声以及身旁行走闲聊的人似乎都影响不到他的专注。明代大才子文征明的“题南溪卷赠詹德本”诗句在此得到印证——“卜筑南溪上,分明是玉川。有时还引钓,乘兴好移船。夜色留明月,春寒锁碧烟。何曾慕城市,鱼鸟自随缘。”是啊,在小城的身旁,有“金川雪浪”和珍奇石头相伴——何其幸哉。

走到东面的栈桥顶端,拍下了栈道的全景,我发现栈道旁与溪石间显示出一排高大嶙峋的树木。它潮起潮落不惊,风吹雨打不变,也许多少年来就一直存在着,只是我本孤陋寡闻,不知道它的尊姓大名罢了。我问栈道上锻炼者这是什么树?答曰,叫不来名字,只知道春夏时节枝繁叶茂;问路边干活的大哥,说是和皂角树差不多;再打电话问该村干部,又说是“浙江楠”。一会儿,王老师赶到,询问啥树,回答是“槐树”。待我把照片发给了林水局的干部辨认,他们说,现在看不到树叶,初步判断为柳树或者是枫杨。

看来,等到明年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拟请上林业部门的高工以及赏石专家,重访南门溪,再走木栈道,涉水溪流中,定会把溪边树木的名字叫出来,然后慢慢地品味峡谷中琳琅满目的常山奇石。(文/南丰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