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谢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2023中国(增城)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穗举行。现场,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增城研究院揭牌,并发布了丝苗米种质的大数据,通过1000亿条组学数据进行遗传距离分析,追溯增城丝苗米的全国"嫡系血亲"。

活动现场。蔡敏玲/摄

增城丝苗米作为岭南优质稻米的极品代表,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现如今"北有五常,南有丝苗"深入人心,丝苗米已成为中国高端米的代名词之一。如何用科学手段对增城丝苗米追根溯源、摸清家底、厘清关系,找到特异遗传信息,既对增城丝苗米可持续发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会为行业育种提供工具利器。

3年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湾区种质数字港"已汇聚起856份丝苗米核心种质和2万余份关联种质,基因组、表型组等组学数据已超1000亿,通过对"表型+基因型"身份鉴定建立起了"五位一体"的身份识别系统,能够快速追溯、确定种质资源的系谱关系。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唐湘如介绍,2022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水稻主导品种29个,其中籼稻品种19个,而"广东造""广东芯"品种共11个,占比超过一半,可见种质基因研究的重要性。"湾区种质数字港"为所有从事种质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宏观之眼,一方面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另一方面有利于精准匹配、高效育种,从核心种质出发助力丝苗米产业发展。

如何将"土特产"变成"金饽饽",将良地、良种、良法、良具、良品、良制等诸多链条串珠成链,打造全产业链多位一体集成示范?广州市增城区农业部门依托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通过创新要素集聚、关键技术集成、关联企业集中和优势产业集群,串起专家、链起产业、科创赋能,打通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全过程。

大会决定,今后将每年在中国丝苗米之乡——广州增城举行一次"数说稻米,增城发布"大会,面向全国年度公布丝苗米的科研科技规律大数据,以飨稻米行业的科学家、企业家、要素平台,为稻米产业科技发展打造湾区"宏观之眼"和"智慧大脑"。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