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又聊了一下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细节,那就是十阿哥是如何知道康熙替三阿哥还债的内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件事康熙其实做得非常隐秘,就连三阿哥前去户部还款的时候,胤禛都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可见,胤禛作为负责追比欠款的第一责任人,居然都不知道这个内幕,还以为是三阿哥在自掏腰包还款,以示支持他的工作。

在那篇文章中,关于十阿哥知晓这个内幕的缘由,我分析了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八阿哥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这个内幕,透露给了十阿哥,毕竟八爷党的势力早已渗透朝野,想获得这个情报并不是什么难事;

还有一个可能则是向来和三阿哥不对付的大阿哥,为了坑三阿哥,才这样操作的,因为三阿哥是大阿哥潜在的最大竞争对手。

文章发表后,又有读者给我分享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这是三阿哥自己私底下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把康熙对自己的全力支持,借康熙之口,公之于众。

三阿哥这样操作,一方面显现出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独特的存在。

试想,康熙居然自掏腰包替三阿哥还了其那款,还表示继续支持三阿哥的工作,这在众多皇子之中,绝对是独一份。毕竟,太子欠了款,康熙可是根本没有甩他,任由他自生自灭。

另一方面,三阿哥有意无意地把这个内幕消息捅露出去,何尝不是让追随他的文人墨客们,也能看到自己的独特地位,更加信心百倍地支持他,进而不断巩固和壮大他的势力。

众所周知,三阿哥借修编书籍,聚拢了大量的读书人,其中包括被誉为天下读书人领袖的李绂等人。

三阿哥通过聚拢这些读书人,俨然已经自成一党。

只不过精明的三阿哥为了防止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一直是以编书为由,默默做事,秘不外宣。

也因此,胤禛直至亲自到三阿哥府上,才知道三阿哥私底下已经聚拢了这么多读书人。

三阿哥从国库借来丰厚的经费,给这些读书人提供了物质保障和做事的平台,自然会吸引读书人前来投靠。

眼下,在这次朝会上,康熙郑重其事地做出承诺,今后会继续从大内拨款,支持三阿哥把这项事业完成,传递给世人的信号是:

康熙非常看好三阿哥。

有了康熙做出的承诺,三阿哥的名头在众皇子之中,自然会更加响亮。

我认为,这位读者提出的见解不无道理。

依照三阿哥所独具的读书人的缜密和敏锐,他必然不会急于展露自己的用意,而是选择后发制人。

在整个过程中,三阿哥的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三阿哥先借胤禛追比国库欠款,把自己这么些年来默默无闻地为清王朝整理文化经典的努力工作,呈现在世人面前,尤其要让康熙知道。

三阿哥深知康熙非常推崇汉文化,这是其能够坐稳江山、让满汉一统的重要因素。

当康熙通过胤禛,得知三阿哥在潜心替自己做了大量的文化建设工作后,必然会大为感慨,甚至感动。

这个绝对比三阿哥主动跑到康熙那边邀功,效果要好得多。

只要能打动了康熙,那么三阿哥为了修编书籍所产生的一切开销,康熙做父亲的必然会全额报销,而且后续的经费也有保障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三阿哥依旧不能主动公开此中内幕。

如果三阿哥自己把这件事对外大肆宣扬,会让康熙看出他的别有用心。

因此,三阿哥接下来,依旧需要找恰当的时机,才能把这件事公之于众。

就在这个时候,浑不吝的十阿哥进入了三阿哥的视野。

十阿哥因为受不了胤禛的高压追款,干脆破罐子破摔,领着一众官员去大前门出卖家当,最后被八阿哥当众喝止住,灰溜溜地撤了。

十阿哥因为欠款被胤禛追讨,还要沦落到当街卖家当,最后是既丢面子还要成为众矢之的,自然是心中一肚子气。

于是,三阿哥便趁此机会,把康熙优待自己的内幕消息,透露给十阿哥。

三阿哥几乎已经看到十阿哥得知此消息后一副炸毛的模样。

只要十阿哥同着康熙把此事挑明,那么康熙为了驳斥十阿哥,必然会发声支持三阿哥。

如此一来,三阿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如果这个推理符合逻辑的话,我们不难发现,三阿哥的心机其实也是足够的深。

那么,为什么三阿哥最后却无法成为皇位继承人呢?

我认为,三阿哥和胤禛相比,至少有两点差别:

第一、三阿哥没有胤禛干工作的果敢和强势。虽然三阿哥智商很在线,但是在落实具体事务方面,三阿哥比胤禛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第二、三阿哥身边虽然有李绂等饱学之士,但是缺乏邬先生这样的高明谋士,这使得三阿哥的夺嫡团队空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却无法梳理成清晰的执行方案。

所以说,想要干成事,单靠做表面工作和空想,是不行的,还得有握团成沙的智慧,以及强大的执行力。

(全文完)

本来想在2023年的最后一天,发一篇感慨之文,可是想来想去,觉得没什么好感慨的。

与其感慨那么多,倒不如好好梳理一下思路,思考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做。

当一个人很少展示自己的那些感慨状态之时,则说明这个人比以前成熟多了。

最后,祝大家明年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