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千古中秋诗词第一名,我估计你想到的肯定是苏轼这首“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然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情况有二。

一是你读过的中秋诗词实在太少,正好教科书里学过这首,老师还逼着你背,否则考试时可能会失分。幸而词也不长,十遍八遍也就会了,然后,记了几十年,差不多刻到了基因里。

二是有些朋友可能看过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里那句著名论断: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老胡这略带夸张的赞美,估计会把不少先行者气得在地里翻身,而让很多后来者不以为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苏轼此词,真的很棒。

而我今天之所以提到这茬,也只是拿苏轼作个工具人,毕竟,今天是元旦,不是中秋。

元旦,属于王安石。

如果古代有网络,苏轼中秋常霸各类热搜榜,那么,王安石的《元日》,则会在每年的年头刷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今历法有别,元旦一词早有,古指正月第一天。自民初引入西元纪年,则将元旦定了新历年第一天,旧历大年初一,改称为春节。

王安石此诗之所以受人喜爱,无非两字——喜庆。

爆竹噼噼啪啪,春风温暖入户,阳光温柔明亮,百姓互相祝福。这些常见的意象,看似信手拈来,实际是绕不开的经典。

王安石用短短二十八个字,就把中国的除旧迎新的传统年味摹写得淋漓尽致,读之让人欢欣鼓舞,顿觉元气满满,啥不开心的都丢在了去年,一起迎接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