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海南自贸港要做好“消费回流”这篇文章,名店是绕不开的一环。

近些年,海南商业发展迅速。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华侨城、龙湖等众多开发商纷纷布局海南,地方也在加大招引首店的力度。在海口和三亚,商圈一个接一个拔地而起,免税店开店速度加快。问题随之而来,这么多商圈、店铺,同质化严重,难以实现预期的盈利目标,陷入越建越亏的怪圈。

如何打破这种怪圈?近期,21世纪经济研究院基于国内消费业发展趋势,创新性地提出了名店经济。名店经济着重挖掘本地的品牌,“名城名店”就是要将品牌门店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比如长安大牌档,所有门店装潢都与唐朝主题有关,这又在帮助西安的消费市场发展。

以发展名店经济为契机,海南可以重塑商业格局以及配套的发展规划,打造属于海南的名店。

——要首店,更要名店

过去几年,首店经济受到地方追捧。首店引入数量的多寡也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消费活跃度的核心指标。

以2023年开业的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开业为例,其在对外宣传中,就特别提到有7家全球首店会登场。

对于商场来说,有首店意味着其段位高。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首店这类城市商业在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大量吸收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带动特定产业链的发展。作为一个具有集中效应的行业,其还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

以LV为例,去年4月,海口万象城出现围挡,显示出其即将在此开店的信号。紧接着,其对外宣称要入驻三亚海棠湾。一番“暗战”,LV海南首店最终花落三亚国际免税城二期,海口在与三亚争夺顶级奢侈品店方面上落后一步。

顶奢店,其辐射带动能力已经超出了海南岛,带来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是一座城市梦寐以求的东西。作为海南最核心的两座城市,海口、三亚自然要不遗余力地招引这类品牌。

不过,首店增长空间有限。典型的情况是,随着国际知名品牌在华投资力度加大,其门店数量逐渐由稀缺性向均衡性过渡,直接体现为落户中国的亚洲首店、中国首店数量开始下降。退而求其次,一些城市开始寻求区域首店或城市首店数量增长。

此外,近些年,很多首店落户后,不一定能很好的适应本地的商业环境,导致大量首店退出本地市场。

城市发展商业,如果说争夺首店是在追求量的增长,那么必然也要追求质的提升。何为质?首店经济发展的2.0版本——名店经济则是一条新的发展模式。

从首店经济到名店经济,其重心不局限于落户首店能级、数量的评比,而是观察该门店与所在城市的共存性、共生性,观察该门店是否能真正地成为推动城市消费业发展的动能,并最终从城市首店华丽蜕变为城市名店。

比较典型的名店,如诞生于长沙的超级文和友——与其说它是一个大型餐饮综合体,不如说是一个城市美食与文化的公共空间。其特有的怀旧、复古调性,在当下的社交媒体以及年轻群体中具有巨大的号召力。

今天的商业环境,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产品体验,而是一种全面的、多维度的消费体验。需要更多的风味与格调,让店面融入城市之中,让逛店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价值交换。城市商业不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也为更高层次的消费者提供了奢侈享受的可能。名店代表了这类商业发展模式的极致。

——回归以“人”为本

名店,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活力,代表着这个城市商业发展的繁荣程度。既然名店好处如此之多,为什么在海南很稀缺?

实际上,近些年,海口、三亚实际上也在奔着打造优质“城市客厅”的目标去打造商业综合体。

2016年,海口商业迎来爆发,日月广场、万达广场、远大购物中心、新城吾悦广场、海甸城等相继开业;2017年,友谊阳光城、王府井恩祥购物中心等接连开业……海口已有不同规模的商场超30家,形成了国贸、海秀、解放西、西海岸、国兴、海甸岛等近10个大商圈。三亚与海口类似,中大型的商业体也超过20个,形成了几个大商圈。

再加上各类免税店,海口、三亚的商业经济发展增长迅速。可以说,人们的脚步都有点跟不上商圈的扩张速度。

这么多商圈集中出现,难免彼此争夺客源。一些投入巨资的商圈,门可罗雀,生存艰难。

每个商业体落地之前,都有过雄伟的规划,有着能够盈利的目标。为何预期和现实差距这么大?所有这一切的前提是人——商业的发展尤其规律,需要有足够的需求。从数据上来看,就是要有足够的人流量,商家才能有账算。

一个店铺的选址,基本都是围绕人展开的,无论是考察店铺位置、交通便利度,都在一定程度上考察的是是否有充足的人流。

对于海口和三亚来说,本就不多的人口上,规划了太多商圈,最重要的人流量这关就难以跨越。

海口常住人口不到300万,三亚是刚刚超过100万。有限的人群,彼此分散的商圈还要争夺。此外,已经形成的商圈还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以海甸岛为例,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建起来了华彩海口湾广场、安华领秀城、天汇老码头,这些商圈的功能相近,彼此竞争。至今,华彩海口湾广场还处在人气积聚的阶段,而一旁的安华领秀城还未有店铺开业。

仅以老字号聚集的北京王府井为例,盛锡福、东来顺等老字号云集,是北京传统商业的发源地。仅仅在2023年中秋国庆节假日期间,接待的游客人流量达到296万人次。不仅如此,其辐射的范围内,常驻人口超过百万。节假日,人流量爆满。日常期间,本地居民生活也能带来可观收入。

城市中人口密度大,消费需求旺盛,人们具有较高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城市型商业作为商业活动的集中地,可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和不同消费需求的要求,为城市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假如北京王府井没有这么大的人流量,老字号就难以生存,更不要说能够吸引新的商家入驻,打造别具一格的名店。

再加上受限于土地及交通规划现状,海口等地就难以形成超级商业综合体诞生的土壤。缺乏足够深厚肥沃的土壤,更难以长出“名店”这棵大树。

如何破局?一方面要利用特殊政策,大力招引知名品牌,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民族和本土的才是世界的,如果海口只是全球品牌的橱窗,而不是本地品牌的成长地,那么海口的消费业是没有竞争力的。

为了能够达到上述目标,城市发展需要抛弃过去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塑造能够满足人们需求,又能够积聚足够人气的场所。城市管理者需要调整观念、更新发展模式,做出能够与城市发展相匹配适应的规划。

文/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