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市民丁女士6岁的女儿被查出真性近视,为了不让女儿戴眼镜,丁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女儿去了一家视光中心进行“治疗”。然而,在“磁疗”和“压疗”的过程中,女儿一直喊疼,丁女士多次想要暂停“治疗”,店家却告知无妨,说是孩子的“适应过程”。去年11月30日,丁女士带着一直眼睛疼痛的女儿去医院检查,结果女儿双眼诊断为结膜炎。对此,丁女士怀疑视光中心非法行医,而视光中心则表示自己属于保健机构,所使用设备也都手续齐全。

起因

去视光中心“治疗”近视

去年11月11日,丁女士刚上小学一年级的6岁女儿被查出真性近视,右眼200度,左眼150度,这让丁女士感到发愁。“我和孩子爸都戴眼镜,知道夏天出汗冬天起雾,很遭罪,而且害怕孩子眼镜越戴度数越深。”所以,丁女士一直没有下定决心给孩子配眼镜。

去年11月18日,正在陪女儿上舞蹈课的丁女士与其他孩子家长谈起这件事,一名家长表示,离舞蹈学校不远有一家视光中心,能够“治疗”近视,可以减缓近视程度,自己家孩子在那里体验还不错,推荐丁女士去试一试。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丁女士带着孩子来到这家位于甘井子区南华街的视光中心。工作人员给孩子戴上“磁疗”仪器,并在仪器中放入据说是中药萃取精华制成的热疗柱,表示这是将中医精华与磁疗相结合,给孩子眼底屈光系统补充营养,修复受损细胞。体验后,丁女士交付了1500元预订了30次“磁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光中心用来做“磁疗”的仪器

经过“压疗”1小时孩子直喊眼睛疼

第二天,丁女士带着女儿再次来到视光中心做“磁疗”。这次,视光中心的老板也在,并向丁女士推荐了另一种“压疗”疗法,表示“磁疗”和“压疗”双管齐下,对近视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压疗’的仪器像个眼罩,里面有硅胶质地的球体,通电后会对眼球进行按压。”丁女士表示,视光中心告诉她,孩子近视的原因是眼轴变长,而且随着孩子不断发育,眼轴还会继续增长,“压疗”的原理就是通过对眼球的按压使眼轴缩短,以达到改善近视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光中心用来做“压疗”的仪器 受访者供图

视光中心表示,可以让孩子多体验几次“压疗”,感觉效果明显后再补交费用。然而,“压疗”过程中,孩子却一直表示眼睛很疼。“从11月19日开始算,孩子做了5次‘压疗’,平均每次1小时,过程中孩子就一直喊疼,回家后还是感觉眼睛在持续疼痛。”丁女士说,她期间多次表示是否可以暂停“压疗”,但视光中心均以“孩子只是在适应过程”“别的孩子连做好几年一点事儿没有”“无任何副作用”等说法劝丁女士继续坚持。11月24日,见女儿眼睛疼痛的情况一直没有改变,丁女士要求停止了“压疗”。

诊断 女儿双眼患上结膜炎

停止“压疗”后,丁女士女儿眼睛疼痛的情况却没有好转。去年11月30日,丁女士带着女儿前往医院检查,结果女儿双眼被诊断为结膜炎。“11日检查时还只是近视,18日去这家视光中心前也没有任何异常,30日就确诊得了结膜炎。”丁女士怀疑,是这家视光中心的不当操作导致女儿患病,同时,她也质疑视光中心是否拥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使用仪器进行“磁疗”和“压疗”是否属于非法行医。

去年12月6日,丁女士与视光中心现场交涉,视光中心退还了1500元的预付费用并支付给丁女士100多元的医院检查费用。视光中心要求丁女士签下事件解决不得再次追究的保证书,丁女士表示拒绝,“孩子眼睛的健康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一旦孩子的眼睛有进一步的损伤,或者能够证明视光中心的操作对孩子的眼睛造成影响,肯定还要追究责任。”丁女士表示,目前她已经将情况反映给相关监管部门,并准备走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回应 视光中心自称是保健机构
去年12月28日,记者联系到这家视光中心。视光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家并非医疗机构,而是保健机构,“我们主要是通过各种辅助仪器对青少年的近视、散光、斜视、弱视等视力问题提供防控服务。”对于记者提出为何在店内宣传看板且与顾客交流中多次提出过“治疗”概念,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应。

对于丁女士说的“压疗”原理为缩短眼轴的说法,工作人员表示应该是丁女士理解错误,“压疗仪器的原理其实与OK镜(角膜塑形镜)相似,能够有效控制眼轴增长,减缓近视加重。”工作人员表示,视光中心使用的所有设备都有相关证件,手续齐全,目前正在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检查。

■记者调查
“治疗”还是“防控”?视光中心模糊界限

记者通过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查到了这家视光中心,其公司名称中有“保健服务中心”的字样,经营范围有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康复辅具适配服务、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等。这家视光中心是否存在非法行医或进行虚假医疗活动宣传的情况,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那么,其他视光中心是否也会存在类似的“名不副实”的问题呢?记者以孩子家长的身份随机联系了市内其他3家视光中心,其中只有1家全程没有提过“治疗”字眼;其他2家表示“可以有效防控近视,甚至让孩子摘掉眼镜”的视光中心,在记者询问是否拥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时,一家表示“有”,另一家则挂断了电话。

■专家说法
近视防控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丁女士的女儿双眼结膜炎是否与在视光中心进行的“治疗”有关联?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王海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结膜炎有感染性的也有非感染性的,因此不能排除视光中心使用的仪器未经消毒导致发病的可能,但真正原因还需具体检查才能确定。

王海波强调,真性近视无法降低度数,只能通过防控手段延缓度数增长,如果有机构宣称真性近视也可以降低度数,甚至“自愈”,家长就要提高警惕。同时,当有关机构提供仪器或药物进行近视防控时,家长需要提前了解机构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操作人员是否拥有从医资质,仪器或药品是否经过国家认证。以OK镜(角膜塑形镜)为例,作为医疗器械,其验配属于医疗活动,需要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眼科检查,确定具备佩戴条件后,在医生严密监测以及家长的严格监护下使用。

王海波表示,对于尚未出现视力减退或出现假性近视的儿童来说,家长应教导其注意眼部卫生,纠正其不良习惯,以达到视力自然恢复的目的。对于已经出现真性近视的儿童,家长应该在日常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及时为儿童配镜矫正,以起到延缓视力下降的作用。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毕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