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狐说武器
编辑✎狐说武器

作为新中国的首任外长,周总理在国际上一直以“谦和有礼”的形象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外国记者看来,周总理能文能武,既能在战场上指挥部下,也能在办公室里书写万千!

然而,如此人物,却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桑骂槐,美国记者不安好心

1953年,美国派来了一名记者,试图从周总理的口中探明中国一方事关朝鲜战争的最新态度。

见到周总理后,这名美国记者尽显刁难和贬低的语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瞧见了总理办公室里美国产的“派克”钢笔,他顿时发难道:“总理先生,您为什么要使用美国产的钢笔呢?这与你们这儿的基调不太一样吧?”

这名记者所说的基调,其实是指当时国内对于美国的“反对情绪”,这种情绪当时已经传遍社会,大街小巷上到处都张挂着相关的告示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美国记者的发难无疑是在指桑骂槐,他在阴阳周总理的生活做派与民间情绪相违背。

另一方面,他也借着这支“美国钢笔”来藐视中国在半岛战事中的持续性作用。

毕竟中国连这支笔都是进口的,那工业实力又会高到哪儿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强大工业实力的中国,在半岛的战场上还能持续地支撑下去吗?

或许在这名记者看来,中国此等低下的工业实力,即便继续战斗下去,那也支撑不了多久。

故此,他的藐视意味更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名美国记者在不安好心,有意地让周总理难堪。

然而,周总理毕竟身经百战,在各种场合中都应付自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名记者的发难,他平和地回道:“这支钢笔是朋友赠送的,据说是在半岛战场上缴获而来的战利品,本来无福消受,但朋友再三托付,实在盛情难却,故收下了当纪念品!”

周总理的这番话无疑十分得体地回应了美国记者的发难,他既没有贬低这名美国记者,也表明了自身在半岛战事中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钢笔,中国当然可以自产,当时的我们已经具有了自身的民族品牌英雄钢笔。

至于桌上的那支派克钢笔,那不过是周总理用来摆设的纪念品罢了,纪念的意义远大于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罢周总理的回应,那名美国记者顿时感到失礼,嚣张的气焰瞬间便收敛了。

毫无疑问,周总理在处理这一突发的“难题”时,所展现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他让那名借机讽刺中国的美国记者羞愧难当。

从这一件小事便可以看出,周总理对于国家尊严是极其重视的。

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阴阳怪气,周总理用了自己的智慧极好的化解了。

殚精竭虑,临危受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建国前夕,中南海的会议厅里人流涌动,各方代表都在热议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的人选。

外交部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往往对接国家的外部事务,接待记者、主持国事会议和出访外国等工作都会落到他们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不客气地说,他们往往是国家对外的直接形象。

经过了多方的讨论后,众人最终决定选举周总理出任外交部长的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乱时期,周总理常年与国内外的地下人士相互联系,对于国际形势也是深谙于心的。

在对接外部事务时,他的经验和技巧都是无比丰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除了周总理的个人能力外,他的气质也是十分贴切当时的中国需求的。

当时的新中国亟需在国际社会上塑造自己的形象,像周总理这种儒雅气质的外交部长,无疑能给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带来更大的利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了外交部长后,周总理日理万机、殚精竭虑,他整天都在操劳着国家的各项外交事务。

在对外事务活动上,周总理时常会遭到西方记者们的无礼刁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有一次,西方记者在发布会上向周总理发难:“银行是储钱的地方,中国的银行,到底有多少钱呢?”

西方记者如此发问,讽刺的意味无疑是拉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讽刺新中国是从废墟中建立的,破产国家根本没钱,却还建立银行这样的金融系统。

然而,当时的周总理并没有勃然大怒,反而用着平和的语气回道:“中国银行的储蓄有18元8分8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并没有具体地透露中国银行的储蓄,只是借以人民币的最大币值拿来回应。

这样的回答无疑是精彩而得体的,这既解决了现场的尴尬气氛,也凸显了周总理的儒雅作风,真可谓一箭双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次,周总理出访苏联时,大力推行修正主义的赫鲁晓夫暗讽周总理,说他不应该指责苏联的修正主义运动,因为他本人的班底就是“资产阶级”。

关于周总理的出身,他确实生于“资产阶级”的家庭,后面革命时,他投身无产阶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赫鲁晓夫的暗讽并非毫无根据,但周总理后面的回答却让他惊讶不已!

周总理回道:“关于我的出身,你说的无可厚非,但我想说的是,我和你有一个共同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什么?”

赫鲁晓夫疑惑道。

“这个共同点就是……我们是原有阶级的背叛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此言一出,赫鲁晓夫直接瞪大了眼睛,此刻的他竟无言以对。

后来,这件事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广为流传,不少人都称赞周总理的风趣和机智。

结语

以上种种,其实都是周总理生平的小插曲,它们都凸显了周总理超高的外交能力和独特的个人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担任外交部长以来,周总理在外交事务上的才华得到了极大的绽放,其个人魅力更是令人赞不绝口。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