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彩绘主要分为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三种,而这三大手法在年代和制作手法以及展现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接下来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年代不同

釉上彩:釉上彩起源于釉下彩装饰,是在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

釉中彩:釉中彩作为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产物,出现的时间比较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釉下彩:釉下彩可以说是比较早的陶瓷彩绘装饰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工艺不同

从制作工艺上来说,釉上彩是需要先施釉再彩绘烧制,和釉下彩步骤相反。

釉中彩的制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先在白胎施釉,再彩绘,再施釉,整体下来需要三步才能完成。

釉下彩则是先在白胎素胚上彩绘作画,再施一层釉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面质感不同

虽然制作过程不尽相同,但无论是釉上彩,釉中彩,还是釉下彩都展现出了不同的纹饰特点。

釉上彩的颜色鲜艳,纹样突出于釉面,用手触摸有凹凸感。由于彩在釉上,因而易磨损褪色、受腐蚀,但因烧成温度低,可呈色的釉料比较丰富,因此颜色一般比较丰富。常见的有釉上红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釉中彩受高温煅烧,双层釉层的保护,不仅釉面细腻光滑,而且色彩温润柔和,滋润炫目,有玻璃光泽,耐磨损,不易褪色,保存时间比较长。

釉下彩绘由于是在素胚上作画且图案纹饰上有釉层的保护,所以瓷器一般色彩光润,表面平滑,永不褪色,即使久经磨蚀,只要釉面完好,依旧能够鲜艳如新,但一般颜色比较单一,能用的釉料很少,因此不如釉上彩釉色丰富。平时常见的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都属于釉下彩的行列。

我国的陶瓷装饰作为陶瓷美术中的珍贵艺术,无论是釉上彩、釉中彩还是釉下彩,都犹如陶瓷的美容师,精心修饰着千变万化的陶瓷器型,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给生活增添绚丽的光彩。

(原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