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4日讯近年来,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以统筹解决“三农”问题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农业创优、农民创富、农村创美”的农创发展模式,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并成功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在着力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过程中,吕艺镇以人才振兴为突破口,紧抓人才的“选育用”三字诀,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做足要素保障。

“选”字立标,建强人才“后备军”

吕艺镇依托毗邻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京博集团优势,联合探索人才优引平台,发挥科技镇长团等专业化人才作用,在人才引进“选”字上狠下功夫,高标准起步、系统化打造,以人才优选,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依托京博“N1N”产教融合示范区,搭建人才实训平台,与南京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院所围绕人才培育、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创新启动“N1N”校企联融模式,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精准对接。探索“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协同育人体系,先后吸引80多家高校院所、5000余名师生实习实训,为在校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成长平台,同时能够提供更多的人才选用机会,让吕艺镇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

深入实施科技镇长团聚力工程,先后选聘5名专家教授担任科技副镇长、科技副总,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发挥科技镇长团优势,实现产学研项目深度发展,结合“头雁提升、弱雁帮带、集体经济倍增”三大计划,博华农业科技副总、鲁东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王建瑞博士实施的盐碱地林下、盐碱地设施羊肚菌土壤改良作用研究初获成功;科技副镇长、中科合一(大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海龙博士,依托俄罗斯大樱桃产业园,申报的植物免疫技术项目,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

“育”字立身,锻造发展“先锋队”

吕艺镇高度重视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创新培养与保障机制,打造“田秀才”“土专家”实干创业的良好环境,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内生动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专”人才队伍。

吕艺镇立足本土优势,首创“1133”过程党建工作思路,建立“红韵文旅”党建联盟平台,构建“5个部门+6家企业+9个特色村居+N个特色文旅资源”联动发展模式,启动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激发本土人才发展活力。截至目前,培养入选“齐鲁乡村之星”1名、渤海英才·杰出贡献专家1名、“十佳滨州乡村之星”2名、滨州“乡村振兴青年先锋”1名,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3000余人。

吕艺镇举办乡村振兴大比武系列活动,把农业专家请到家门口,创新“课堂+现场+实训”特色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农民职业素质;实施“头雁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干部、年轻干部等专题培训,强化村班子队伍建设,通过走、看、晒、评,对有代表性、示范作用强的增收项目予以重点扶持,打造“联合社+合作社”“支部+合作社”等多元增收模式。

“用”字立本,夯实振兴“强磁场”

吕艺镇不断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整合落实各类涉农政策,提供多样化平台为人才赋能,加速人才价值转换,让各类人才在广阔的农村天地中迅速找到与之匹配的发展空间,确保“才有所用”。

近年来,吕艺镇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名、院士2名、博士2名,研究生以上人才27名,农业技术专家30名,推动现代化农业高标准、集群式快速发展。借助乡土人才培育机制,涌现出一批知农、爱农,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先进榜样典型。吕艺镇贺家村秦晓庆,通过人才培育课堂的学习,创建成立百玉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权威认证,产品远销北上广等一线市场。依托人才招引机制,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在吕艺落地生根,先进的农业技术也在实地运用中发芽结果。依托博华农业龙头带动作用及先进的人才技术,建成江北最大苗木交易生产基地等10余个特色农业项目。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吕艺镇以人才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突破口、敲门砖,念好“引育用”三字经,凝聚成强大的人才合力,为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通讯员 郭莹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