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家长被通知接走发烧孩子后大怒”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起因是孩子在校发烧疑似流感,老师联系家长接孩子回家,遭“鸡娃”家长“怒怼”,认为得了流感发烧“不是什么大病”,不应该让孩子停止学习,引发网友关注。

当下,很多家长都是“鸡娃大军”的一员,孩子缺了几天课都很心急。然而冬春季流感高发,各位家长还需要正确认知,充分重视流感的防治,拒绝带病上课,才是对孩子的健康真正负责。

流感不是小病,别让孩子“硬撑”

时至今日,不少人还认为流感等同于普通感冒,是一种“小病”。对此专家已一再提醒:这是很大的认识误区。

此前有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强调,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可能会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300万至500万的重症和29万至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专家介绍,把流感与普通感冒划等号,这是很严重的误区。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起病急骤,发热多为高热,伴有寒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也远高于普通感冒。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冬季学校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也明确: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师生做好防护及时就诊、规范治疗、科学用药,不带病上课上学。

有医生呼吁,家长一定要避免“不舍得请假、怕耽误学业”的心态,很多医生在给患儿看病时,也要劝说“鸡娃”心切的家长们让孩子多休息,好好养病,尤其是不要发着烧还去上学或者做功课。

孩子得上流感,家长应该怎么办?

近期感染呼吸道疾病患者以轻症为主,因此专家建议,学龄期以上的儿童感染呼吸道疾病,出现高热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如没有其他全身表现,可以居家观察并使用一些对症的药物。对大多数孩子而言,只需居家规范服用药物、多饮水、保持清淡饮食,并且一定要注意充分休息,病情一般可在1至2周内得到缓解。

对于家长们来说,除了正确认识到流感带来的危害,做到科学应对之外,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学会应用一些中医药知识,并使用一些安全性高的中成药来进行对症治疗,及时缓解症状,也是十分重要的。

从中医角度看,不管是普通感冒、流感还是肺炎支原体感染,都属于外感温热病范畴,因此可以采用“异病同治”的治法原则,对症用药进行治疗。像是一些家庭常备的连花清瘟,组方源自中医两千多年来治疗温病的经典名方,有疏散外邪、解表的银翘散,可以改善发热、头痛等症状;有宣肺热的麻杏石甘汤,可改善发热、咳嗽等症状;还有通腑泄热、祛邪外出的大黄,可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另外还创新添加了红景天,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组方涵盖了辛凉透表、宣肺泄热、截断病势等药物,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良好的退热、抑菌抗炎、广谱抗病毒、增强免疫的作用,对于发热、咳嗽、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这样一个外感温热病的症候群具有很好效果。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连花清瘟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等)、乙型流感病毒等多种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对引起普通感冒的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多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加上它是纯中药制剂,安全性高,用起来也更放心。

居家期间,家长除了需要留心观察孩子呼吸道症状以外,还要看孩子的身体情况是否较好,如发热退热后的精神状态,能否正常玩耍、吃饭,有无呕吐、腹泻,睡眠是否良好。一旦出现精神不好、喘息、呼吸增快、抽搐、面色不好或伴有惊厥、不能进食、持续呕吐、尿量大幅减少等现象中的任何一种,都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需要就诊,家长也不必扎堆大医院耗费时间,专家介绍,以发热、咽痛、咳嗽、流涕、鼻塞为首发症状,且病程在1周以内的患者,可以考虑首选在社区医院就诊,这一类患者大都是急性的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大多都能在社区内进行治疗。

此外,家庭其他成员出现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尤其是避免接触家中幼童和老人,避免共用餐饮具等日常生活用品。病人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肘部衣服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等垃圾要存放于垃圾袋中并及时处理,避免其他人接触。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当家人带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专家表示,冬春季也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儿童的免疫系统通常还不健全,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有环境清洁卫生的基础上,建议尽早接种流感疫苗,同时尽量避免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确需前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风险。此外还要加强日常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或正确用药治疗。

专家还提醒,儿童感染流感后,未必全都是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有时会以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并且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