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十哲”是指唐朝开元十九年,唐玄宗李隆基为表彰并祭祀历代战功卓著之名将所设置的太公尚父庙 。十位入选者皆唐之前历朝战绩彪炳史册的军事奇才,所以亦称武庙。太公尚父庙以西周开国太师、首席军师吕尚(即姜太公、姜子牙)为主祭,“汉初三杰” 之一、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战功赫赫的军事名将陪祭: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季汉丞相、军师将军诸葛亮、唐卫国公、尚书右仆射李靖、唐司空、英国公李勣(本名徐世勣,即徐懋功,后赐姓李 )。

右列:汉留侯、太子少傅张良、春秋齐大司马田穰苴、春秋吴大将孙武(兵圣)、战国魏西河守、令尹吴起、战国燕昌国君乐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配享武庙者,随便一个都是善于奇谋将略、战绩辉煌、名标青史的英雄人物。限于篇幅,在此文中单论三国唯一进武庙的诸葛武侯。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时代。彼时汉室失秩,黄巾蜂起,群雄争霸,遍地兵燹,天下大乱。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名帅、名将更是灿若晨星 :曹操、郭嘉、周瑜、司马懿、魏延、张郃、邓艾、陆逊、吕蒙 ......数不胜数,为何只有诸葛亮一人能进入武庙十哲?先看看《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的长处是治国理民,整饬军武,但不善奇谋将略,行政才能优于军事才能 。故他连年出军北伐,兴师动众,却没有取得大的战绩,甚至可说徒劳无功,还给人留下穷兵黩武的印象,因他几无停歇地出兵征战,使国家疲敝、民众力竭、困惫、将士死伤惨重,间接使弱小的西蜀民穷财尽,率先覆亡。

据记载,诸葛亮用兵极度谨慎,不敢涉险出奇,自古有“兵者诡道”之说,用兵讲究出奇制胜,诸葛亮用兵则四平八稳,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十全必克”,譬如他首出祁山时否定魏延“兵分两路,奇兵出子午谷直捣长安,主力出子午谷至关中与奇兵会合,一举攻夺长安、汉(秦)川”之奇计,把偏计作正计,一次次兵出祁山,又一次次铩羽而回,这样劳师远征却未得曹魏尺寸之地,被对手识破其谋却不改初衷, 其军事水准与谋略思路让人一言难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诸葛亮在军事人才辈出的三国时期凭什么成为唯一跻身武庙十哲的人物呢?他有什么条件配享武庙?难道唐玄宗没有眼光?亦或他是诸葛亮的铁粉?这才将不擅奇谋将略、战绩平平的诸葛亮抬进武庙,和其他杰出的古代大军事家一起享受后人缅怀、祭祀、凭吊?要理清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史料记载中去寻找答案。

诸葛亮虽然称不上战功卓著的大军事(战术)家,但绝对算得上一位文韬武略、登高望远的大战略家。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整个三国历史皆与诸葛亮息息相关,离开诸葛亮,三国史则支离破碎,三国之局,系因汉末动乱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孙坚、孙策据有江东,刘表盘踞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即为诸侯割据之典型。曹操原本也是一军阀,但他胸怀大志,并不以割据一方为满足,故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中央政府自居,率军东征西讨,南攻北伐,将各地割据枭雄一一荡平。曹操晚年自称:

“使天下无孤,正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三国志》。

而曹操一统天下的志向或企图,被诸葛亮给瓦解了。曹操兵败赤壁,无力在有生之年统一中国,江东孙氏仍然保有其割据版图,诸葛亮和刘备方能借势构成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最值得细品的,是这个三足鼎立的格局早在诸葛亮隐居隆中、尚未出山辅佐刘备前即已拟就。诸葛亮高卧隆中却精熟时势、洞烛先机,其智虽不像小说《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那样深不可测,但绝对是深谋远虑,超拔流俗的。这个大战略即《隆中对》纯粹要人在毫无凭借、毫无实力中,白手开创出一种形势来。也就是说,是当时三个“列强”中实力最羸弱、现实条件最差的刘备、诸葛亮一方,竟主导了形成三国历史格局的发展与方向。这种高瞻远瞩的大智慧,比小说中怪力乱神的“借东风”、“诸葛妆神“、“八卦阵”之类的小技巧所能企及?

更何况,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修养以及对季汉忠心耿耿的人品修养所给予后世的,不只是断理之精, 料事之明,更呈现出一种高于所处时代的人格典型,给人以无限向往甚至高山仰止之感。论人品,诸葛亮岂是嗜杀如命的“人屠”白起、杀妻的吴起等人所能比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诸葛亮波澜壮阔的一生,亦不能不在敬慕神往之中,含有为之扼腕叹息之意。因为奇谋将略、知人善任非其所长,致使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峙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己构画的;他五出祁山,攻伐曹魏,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人说他穷兵黩武,可弱小的蜀汉若不发动主动进攻,则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不论强大的曹魏还是次之的东吴,都可能一口吞掉僻处一隅、地瘠民贫、军力一般的西蜀,他只能以攻代守,以时间(主动进攻)换生存空间,同时亦是尽力完成他对刘备的责任,以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个情景有些悲壮,亦或是悲剧之美感,是孔子所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类型。最终,接二连三的北伐未能成功,星陨五丈原......诸葛亮是为了完成刘备的嘱托与期望,生生累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虽不算战绩彪炳的杰出兵家,但却是一位综合能力最全面的政治家、战略家。他“死则死矣”,然而其忠贞、敬业、济世、至公、清廉、谦逊的品格,无不成为后世学习、效仿的榜样。他的政治乃至军事才能,被无数后世政治家、军事家所学习、借鉴......

诸葛亮虽然五伐中原没有成功,但他在军事理论、军事发明、整军备战等方面均做出了 巨大贡献,又是决定汉末三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性人物,试问这样的非凡人物不能进武庙,谁有能进武庙呢?由此可见,风流倜傥的唐明皇并不眼瞎,还是颇有识人之能、见事之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